認識負數練習設計
] 3、 水位上升和下降——練習一第9題(適當改編)(1)出示水庫的水位變化記錄。9月1日9月2日9月3日9月4日9月5日上升5cm上升8 cm下降3 cm上升15 cm下降2 cm+5cm 8月31日水庫水位:280 cm 警戒水位 300cm (1)讓學生自由地讀題,說說對題意的理解. (2)明確:如果把上升的厘米數用正數表示,那么下降的厘米數則可以用負數表示。(3)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獨立填空。(4)提問:9月5日的水位與8月31日比較是上升的還是下降了?你是怎么想的?[學生可能會說:5天中,有3天水位是上升的,一共上升了28厘米。2天水位是下降的,一共下降了5厘米,所以水位一共上升了23厘米] (5)你知道什么叫“警戒水位”嗎?思考:9月5號水位有沒有達到警戒水位?[引導學生思考:8月31日水庫水位是280 cm,5天水位一共上升了23厘米,9月5日的水位應該是303厘米 ,達到警戒水位。特別注意,不要去介紹有理數的加減計算方法,只要聯系具體的情境作出解釋即可。] [設計意圖:在不同的情境里,具體的正數和負數的意義是不一樣的。而對這些情境中數的意義的描述和交流,顯然能豐富學生對負數意義的認識。通過這一練習,學生更加清晰地認識到正數表示上升的厘米數,負數表示下降的厘米數,正、負數表示相反意義的量。] 4、上車和下車——練習一第10題(1) 學生獨立閱讀題目[從通常負數表示減少,正數表示增加這個角度,引導學生理解這里的正數表示上車的人數,負數表示下車的人數。](2)說說中間6個站的上、下車人數各是多少。(3)中間的6個站,哪個站沒有人上車?哪個站沒有人下車?[這一問題,也就是讓學生理解“0”表示的意義。](4)提問:從表中你還能知道什么?[這是一個開放性問題,淺層次:學生可能會說:“起點站有21人上車,終點站有12人下車;中間第1站上車的比下車的多5人;中間4、5、6站下車的人數都比上車的人多”等。深層次:學生可能會說:“中間6站一共上車了21人,一共下車了30人”等,為以后學習有理數的運算進行鋪墊。] [設計意圖:在各種練習中繼續擴展現實情境素材,讓學生通過家庭收入與支出,銀行的取款與存錢,水位的上升與下降,公共汽車停靠時乘客的上車與下車這四個題材,豐富對負數的感性認識,更好地理解負數的意義。] (三)、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會用到正負數呢?1、練習一第7題2、你能再舉出一些例子嗎?學生舉例;把順時針旋轉90度記作+90度,那么逆時針旋轉90度記作—90度電梯上升15層記作+15層,那么電梯下降15層記作—15層…… [設計意圖:讓學生深深地感受到數學存在于生活中的現實意義;同時也再次體會到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可以用正數和負數表示的實際意義,讓學生“觸摸”到數學的價值。] (四)知道嗎?組織學生自由閱讀,然后全班交流。通過交流,使學生體會到中國古代文明對于數學發展的卓越貢獻,激發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