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負數》教學設計(新)
(學生匯報過程中,引導學生了解溫度計上一般有左右兩行刻度以及左右兩邊刻度名稱,左邊代表攝氏度,通常用字母℃表示,一大格表示兩度。)
2.據科學研究,氣溫在18—24℃時,人體感覺最舒服。昨天達到28℃,我們就感覺熱了。猜想:從現在往后,溫度計上的紅色酒精柱會怎樣變化呢?
(設計意圖:氣溫變化是學生生活中每天都會面對和感覺到的自然話題,將此作為課堂教學的開始,自然,貼切,能夠吸引學生的廣泛參與。考慮到學生對溫度計的認識并不是非常熟悉,先單獨安排一個看溫度計的插曲,為后面新知教學時做好了鋪墊。)
二、由“相反關系”展開——理解負數的意義
(一)教學例1,初步認識負數。
1.老師也是一個非常關注天氣變化的人,幾乎每天都要看中央電視臺的天氣預報。有一次我記錄了三個城市的最低氣溫。第一個是東方大都市上海(出示溫度計圖),你能從溫度計上面看出當天上海的最低氣溫嗎?
2.第二個城市是江蘇的省會南京(出示溫度計圖),你能從溫度計上面看出南京的最低氣溫嗎?這個溫度比上海的氣溫怎樣?
3.第三個城市是我們偉大祖國的首都北京。根據你的生活經驗,北京的氣溫通常要比上海和南京怎樣?
學生提出猜想后,出示溫度計圖,讓學生說出北京氣溫“零下4℃”。
4.剛才三個城市的最低氣溫中,非常巧,南京正好是0攝氏度。
而上海超過了0攝氏度,是零上4攝氏度;北京卻低于0攝氏度,是零下4攝氏度。這是一組相反的量。大家能想出巧妙的方法來記錄這兩個相反的氣溫嗎?
5.學生討論交流自己的設想,老師選擇性板書:+4℃或4℃、—4℃等,并講解負號、正號以及它們的讀寫。
6.鞏固練習。
(1)選擇合適的數表示各地的氣溫。
當天我還記下了幾個城市和地區的最低氣溫,(分別出示西寧、哈爾濱、香港等城市溫度計圖)你能用這樣的方法分別寫出它們的最低氣溫嗎?
(2)小小氣象記錄員。
我們一起來當氣象記錄員,一邊聽天氣預報,一邊記錄氣溫。
課件演示:赤道零上40攝氏度,北極零下26攝氏度,南極零下40攝氏度
(設計意圖:在引入負數這一環節,順接著課始“看溫度計讀氣溫”這一問題情景,從祖國三大城市的氣溫由高漸低相繼展開,教學流暢,銜接自然。而“零上4攝氏度”和“零下4攝氏度”這兩個生活中常見的相反溫度用怎樣的數可以表達并區分?這一問題不僅讓學生感受到過去所學的數在表達相反意義的量時的局限性,產生學習新數的需求,而且促使他們借助生活經驗聯想到在“4”這個數前添加不同的符號表達相反意義的量的方法,借此培養學生的符號感。)
(二)教學例2,深入理解負數
1.(顯示珠穆朗瑪峰圖)誰知道它有多高嗎?(8844米)這個高度是從哪兒到山頂的距離呢?
(學生回答后,在添加8844米前面添加“海拔”,并在圖上添加一條海平面的水平虛線。)
2.世界上也不是每個地方都比海平面高的,比如,我國的第五大盆地——吐魯番盆地,就低于海平面155米(接在珠穆朗瑪峰圖旁邊出示盆地圖)。
大家能從剛才表示氣溫的方法受到啟發,也用一種比較科學的方法來表示這兩個海拔高度呢?(板書:+8844米 —155米)
3.模仿練習。
課本第6頁“練習一”第1、2題。
4.小結:通過剛才的研究,我們看到,在表示氣溫時,以0℃為界,高于0℃時用正數表示,低于0℃時用負數表示;在表示海拔高度時,以海平面為界,高與海平面用正數表示,低于海平面用負數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