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窗四:帶的小數四則混合運算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青島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45—47頁
教材簡析:
這部分內容是帶中括號的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在這之前學生已有了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知識,對小數也有了的初步知識,會進行小數的加、減、乘法的計算,本單元又學習了小數除法,因此這部分既是新知也是小數運算知識的結束。本信息窗呈現的是三峽水庫淹沒范圍的示意圖,通過數據介紹移民問題,引導學生提出相關問題,并在列綜合算式的過程中認識中括號。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明確中括號的寫法、作用及含有小、中括號算式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地進行運算。
2.、在理解混合運算順序的過程中,進一步積累數學學習的經驗,能用中括號解決實際問題,發展數學思維。
3.、在數學學習中,進一步感受混合運算的應用價值,增強數學學習的信心,培養嚴謹、認真的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談話:同學們,前幾節課,我們從三峽工程幾個重要的水庫的建設學到許多數學知識,其實水庫的建設還有賴于對三峽區域內移民的搬遷工作的合理規劃,那我們國家又是如何規劃的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好嗎?(出示情境圖)
二、自主探索,獲取新知
1.提出問題,明確目標
談話:觀察情境圖,你獲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教師根據學生的提問,有選擇的進行板書,如:
第一、二期移民共有多人萬人?
第三、四期還剩多少萬人?
[設計意圖]與本單元情境銜接入手導入新課,整理信息,提出問題,運用已學過的小數知識解決,感受小數的實際價值。
2.解決問題
(1)談話:從信息中可以看出一、二期安置的移民人數接近,那第三、四期平均每期移民有多少萬人呢?這個問題,該如何解決呢?
給學生思索的時間。
談話:該怎樣計算呢?先自己想一想,做一做。
(2)交流匯報。(通過學生對題目的分析,闡述算式的含義)
①分步計算先求前兩期有多少
②綜合計算從總數中連續減去
(板書這兩種算法,其余只要合理,老師都要給予肯定)
[設計意圖]所要解決的問題,基于學生已有的小數知識,同時又高于這些知識,趨向復雜,這樣更有助于引起學生的智力積極性,為后面學習中括號打下基礎。因此要給予學生思索的的時間與空間,讓他們先嘗試自己來分析解決,同時開放的空間更有助于學生從多角度來看這個問題,發展學生的思維。
3.對比異同
(1)對比這兩種思路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2)對比算式又有什么不同點?
(小組討論,交流,讓學生在交流中加深對題目的分析與對比)
4、列綜合算式
學生思考,嘗試列式,學生可能出現:
算式1:113-(34.15+38.25)÷2
算式2:(113-34.15+38.25)÷2
[設計意圖]比較異同使學生發現解題思路的相似性,在不同中感受到殊途同歸的數學價值,不同之處還能產生列綜合算式的需求,為中括號的出現做好鋪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