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1、知識和能力:
⑴ 認識8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昔日、廢墟、疾步、絕望、瓦礫、開辟、破爛不堪”等詞語,積累文中關于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佳句。
⑵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和方法:
學生能利用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的方法,從字里行間感受人物的內心世界及思想品質。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學生能從課文中感受到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受到愛的教育。
【教學重點】
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在心靈深處受到深厚父子之情的震撼。
【教學準備】
搜集有關地震的資料。搜集其他關于父母的愛的故事或實例。
【教學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認識8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昔日、廢墟、疾步、絕望、瓦礫、開辟、破爛不堪”等詞語。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板書“地震”,認識什么是地震。讓學生匯報所搜集的有關地震危害的資料。知道地震對人們的危害是很大的。
2、揭示課題:
1994年,當巨大地震地危害侵襲美國洛杉機時,曾有一對父子演繹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動地故事。讓我們來共同走進《地震中的父與子》。
3、讀題。
二、初讀課文,初步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
⑴ 借助字典,結合課文中的句子認識生字和新詞;讀通句子。
⑵ 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全班交流:
⑴ 檢查生字、新詞的讀音,重點記住“墟、礫、顫”等字形。
⑵ 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悟
1、默讀課文,小組合作、探究式的學習課文,自己讀課文,劃出不懂的詞語、句子,自己設計問題,自己做出回答。
2、全班討論。
四、課后作業
練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感受災難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17、地震中的父與子
同學們,我們很幸福也很幸運,生活在一個安定祥和的環境里,但是,在1994年的1月17日,美國洛杉機的人民卻遭遇了一場大地震,現在就讓我們通過錄像貼身感受一下這一場大災難。
2、觀看動畫,談感受。
二、品讀精華,感悟親情
1、出示句子(齊讀):
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
2、自由讀文,談感受:
現在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從課文中找出表現父與子了不起的有關語句,細細品讀,寫下感受。再在小組中互相交流。
3、指名匯報:
誰先來談一談(相機出示有關語句)。
⑴ 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⑵ 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
① 作者不厭其煩地把表示時間的詞羅列起來,你體會到什么?
② 指名讀,評價。
③ 沒人再來阻擋他,哪些人曾阻擋他,怎樣阻擋他?這個時候父親怎樣說?怎樣做?還有誰阻擋他?父親怎么說?現在為什么沒人再來阻擋他?為什么說他失常了?但實際上他有沒有失常?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