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
以“小組練讀、分角色讀、評讀”等形式,讓學生通過朗讀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4.小結:這節課我們初步了解了課文內容,基本讀懂了課文,而且同學們能在讀中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到了濃厚的父子之情。
【設計意圖】
人們常說“學貴有疑”,而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只有一個字—讀,所以在第一課時,重點仍以“讀”為主,讀會詞語,讀順句子,讀通課文,讀出讓你感深感動的地方,讀出個人獨特的體會,讓學生充分與文本交流,為第二課是時打下堅實基礎。
四、課后作業:
1.把這個故事講給父母聽
2.摘抄課文中感人的句子。
【設計意圖】
課后讓學生講故事,能很好地訓練學生“說話能力”和“概括能力”。
第二課時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同學們,我們都在父母的關愛中快樂地成長,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對親情有了越來越深切的體會。親情是黑夜里明亮的燭光,刺破夜幕;親情是冬日里溫暖的陽光,驅走嚴寒。這節課讓我們繼續學習《地震中的父與子》。感愛這種濃濃的愛。(板書,齊讀課題)
2.誰來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文中的父與子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板書:了不起)
【設計意圖】本單元的主題是“親情”,所以這個導語的設計既緊扣單元,又揭示課文中心,營造了良好的氛圍,使學生迅速進入課文。
二、細讀課文,深入體會。
1.學生看地震的短片。
2.學生談各自觀片后的感受。
3.自由朗讀課文,說說從哪里看出父與子的了不起。。
【設計意圖】通過播放大地震的情景,觸動學生的心靈,讓學生直面觸摸課文,為學習下文作鋪墊。
三、品讀感悟,體會親情。
(一)了不起的父親
1.高爾基說:父愛是一部震撼心靈的巨著,讀懂了它,你也就讀懂了整個人生!那么你從課文哪里看出父親的了不起呢?
2.學生匯報:
(1)在混亂中,一位年輕的父親安頓好受傷的妻子,沖向他7歲的兒子的學校。
重點抓住“沖”這個動作,體會父親對兒子的擔心的心情。
(2)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
a.引導體會父親失去兒子的撕心裂肺的悲痛心情。
b.指導有感情朗讀。(指名讀,評讀,齊讀。)
(3)“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和你在一起!”他堅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
a.引導學生從讀中體會父親的堅定信念。
b.分小組練讀,展示讀,評讀。
(4)理解重點句子: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引導學生體會:a.時間之漫長 b.過程之艱難c.肉體和精神上的雙重壓力d.當時的情況危險。
①作者不厭其煩地把表示時間的詞語羅列出來,你從中體會到什么?
②課文為什么要這樣描寫父親的外貌呢?
引導學生從人物外貌描寫中體會父親堅定的信念,感受偉大的父愛。
③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
3.身體上的痛苦,精神上的折磨都不能把這位父親打倒,是什么力量的支撐著他呢?(板書:不論……總……)
加深理解“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體會它是父親的堅定信念的力量源泉。(板書:愛的諾言)
(二)了不起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