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實錄
第一課時
師:在上課時我們來看一段真實的歷史記錄,一九九四年一月十七日,在美國洛像往常一樣井然有序地生活著,突然間山崩地裂,一場災難降臨,在不到四分鐘的時間內倒塌,幾萬人被埋,三十萬人不同程度受到了傷害,災難給人們帶來了痛苦,在歷史長河上每一次,哪一個同學把這個故事告訴大家。
生讀課題。
師:在深情一些。
師:大家讀讀課文,想想哪個地方最感動。
生自讀課文。
師:好,老師檢查一下,詞都會嗎?
出示:洛杉磯阿曼達混亂昔日廢墟爆炸
師:回想一下剛才的錄像,你覺得哪幾個詞你從錄像中就讀懂了。
生:混亂。
師:為什么?
生:廢墟。
師:我們學詞語可以查字典,還可以問其他人,讀書就是這樣,剛才大家讀得這么投入認真,哪位同學可以說說最讓你感動的
生:最讓我感動的是第三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
師:第三自然段說什么呢?
生:是阿曼達說無論發生什么,他都會和他的孩子在一起。
師:父親受到打擊的時候說的一句話。
生:第二自然段。爸爸挖了八小時,二十四小時……但是他有一個信念,他的兒子在等著他。
師:你來說,和別人重復了也不要緊,就說讓你最感動的。
生:表達了他和同學之間渾厚的友誼。
師:實際上你感動的就是阿曼達的一點表現。
生:我覺得第五自然段讓我非常感動。一些父母看了廢墟之后哭了就離開了,只有這位父親堅信他的兒子在等著他。
生:我感動的也是第三自然段,但我感動的不是阿曼達的表現,而是感動阿曼達也相信總會和他父親在一起。
師:這還是阿曼達的表現,沒有關系,反正感動了你。剛才大家談論了很多畫面,這個故事的確是感人至深,可以讓我們感動的地方很多,我相信很多小朋友都找到這個地方“父親在挖廢墟……”有沒有?
生:有。
師:好,我請一個小朋友來讀一讀。
生讀。
師:讀得很好,很清晰,請座。在老師看來這兩句話簡直就是一首詩,每一句都能讀出很多的聯想,請同學們深情地讀一讀,看看讀出來什么。
生讀。
師:哪個孩子來讀,你讀出什么來了?
生讀。
師:你聽出什么來了?
生:父親為了救他的兒子不顧危險。
師:父親挖了很長時間,你們有沒有感覺到。
生:三十六小時。
師:三十六小時是多長?
生:一天半。
師:或者說兩天一夜,或者說是五十多節課,在這么長的時間里父親在做什么?
生:挖廢墟。
師:這么長的時間按道理如果不是機器是人應該做什么?
生:休息。
生:吃飯睡覺。
師:父親有沒有做,他就在做一件事,不斷地……
板書:挖。
師:挪走倒塌的柱子,他在挖,讀下去。
生接讀。
師:你感覺到什么?
生:我感覺到父親和孩子互相信任。一直相信孩子就在等他。
生:父愛也是偉大的。
師:這么長時間就在瘋狂地不斷地挖。要是你會怎么樣?
生:累。
師:只要不是機器都會累的,這是一種無法想象的累,當我們感受到一種無法想象的累時你應該怎么讀這首詩?
生:深情地讀。
師;來試試。
生讀。
師:很深情,能否再累點。
生讀。
師:是的,已經很累了,他挖了八小時,十二小時,二十四小時,我們一起來。
生讀。
師:這位父親就這樣挖,挖到沒人再來阻擋他,你又讀出什么了?
生:因為失去孩子過度悲痛,挖個不停。
師:于是沒人阻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