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感受父子親情,理解偉大的父愛能給人巨大的勇氣,能使人在危急時刻變得更加堅強,能夠無所畏懼地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
2.依托語言文字,通過聯系上下文、展開想象與聯想、感情朗讀、小練筆等方法,理解課文內容。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這節課繼續學習第17課,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地震,這個詞對我們來說,曾經是那么陌生,但今天,地震,這個詞對我們來說,卻有太多太多清晰而又沉痛的回憶。去年的“5.12”汶川大地震相信大家都還記憶猶新吧。讓我們一起走進這段該永遠銘記的歷史吧。(課件出示相關圖片,配樂)
二、復習引入
大地震會給人們帶來巨大的災難。人們經歷了太多的生離死別。然而,課文中的這對父子卻是幸福的。在1994年1月的洛杉磯大地震中,這位年輕的父親獨自一人連續挖了38個小時,終于從廢墟里救出包括兒子在內的14個孩子,創造了生命的奇跡。
師:父子終于團聚了,就這個情節,課文是怎么寫的?誰來讀一讀。
(學生朗讀最后一自然段)
師:請同學們都讀一讀這句話,大家了解到了什么?
(學生圍繞此段內容自由發言,教師相機板書。了不起,父,子)
三、新課學習
師: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子,你們是從課文的哪些情境中感受到的?咱們再認真地讀一讀課文。請大家默讀課文,用心體驗感受。
1.體會父親獨自挖了很長時間。
師:38小時到底有多長?(出示課件,課文12自然段)為什么不直接寫過了38小時,而要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這樣寫呢?比較這樣寫的不同。(課件)
2.體會父親很堅定。
師:這可不是普通的兩天一夜呀!在這段時間里,父親經歷了什么,你們看到了嗎?快讀一讀書。
(生自由閱讀課文相關內容,應找到:其他孩子的父母、消防隊長、警察都勸他離開這里,可這位父親還在堅持營救兒子;學生讀到消防隊長說這里很危險,隨時會發生大爆炸時,教師適時引導)
師:這時到底有多危險?我們看一看。
(課件出示:展現地震場景的視頻)
師:你就在這危險中,就是消防隊長,你會怎樣勸他?自己試試。誰來勸?
(當學生讀到警察也來勸阻父親時,教師適時引導)
師:警察下了命令,怎么勸?
師:危機四伏,趕快讓他離開吧,大家都來勸勸他。附近的幾個同學可以分角色讀讀這些對話。你們看到了一位怎樣的父親呀?
(學生體會父親的堅定)
教師與學生對讀:
其他父母都走了,也勸他離開,他問──
消防隊長勸阻他,他還問──
警察下了命令,他仍然問──
3.體會父親的信念。
師:都是父母,他剛來到這里時也曾跪在地上大哭,但他現在怎么就這么不聽勸呢?
(學生自由讀書找答案:父親想到自己對兒子的承諾)
師:都讀讀這句話。知道是什么意思嗎?
(學生自由發言)
師:不論發生什么,想想會發生什么?
(學生自由發言)
師:現在發生什么了?
(生答:地震)
師:我總會和你在一起,怎么理解?
(學生圍繞“父親的信念”自由發言)
師:一直堅持著,你怎樣讀?父親在絕望痛苦時,想到常對兒子說的這句話,是什么心情?自己再讀一讀。
師:不論發生什么──
(生接著讀)
師:(課件回到12自然段)38小時,父親經歷了這么多的事情,但他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兒子在等著我!8小時過去了,父親一直在──(生:挖)12小時呢──(生:還在挖)24小時……36小時……大家都來讀一讀,你們又看到了一位怎樣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