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實錄
3、初步整體感知課文
師:同學們,帶著現在你對地震的新感受,把詞語放入文中,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遍課文,請看看文中哪些語句體現出了這對父子之間也有著堅定的信念,請標記下來。
生:各種方式讀課文
師:讀完課文的同學請把老師剛才讓找的句子劃出來,讀一讀,體會一下。
評析: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時,促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這和新課程注重課文整體性的要求相一致。讓學生劃出體現這對父與子之間也有著堅定的信念的句子,是讓學生為奔向課文的難點——父與子的偉大做下第一層鋪墊。
4、通過講讀引讀進行課文賞析
師:哪位同學先來交流一下你所劃出的句子?
生:我找到了這一句
師:為了讓其他同學好找,請先說上是在哪一自然段。
生:我劃的句子在第三自然段中:跪在地上哭了一陣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他堅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
師:奧,這是這位同學找到的句子,同意他的劃法嗎?
生:我還有不同的意見
師:那請你說說你劃的句子
生:我劃的句子在課文的第12自然段: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師:那你為什么選擇這兩句話呢?
生:因為這個父親在那里挖的時間很長,記得剛才在看錄像時,那些瓦礫之類的東西很尖銳,很容易把父親的衣服弄破,也會把父親的手弄破。
師:你說得真好!是啊,同學們
隨機用幻燈片出示重點句: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師:同學們,這位父親挖了36小時,誰知道36小時有多長呢?
生說:他挖了很長時間
師:你說到了他挖了很長時間,他到底挖了多長的時間呢?
生沉默
師:36小時,相當于,舉個例子來說從今天早晨7點開始算,到今天晚上7點,是
生:12個小時
師:那到明天早晨7點呢?
生:24小時
生:到明天晚上7點才是36小時
師:是啊,同學們,在這期間可以吃幾頓飯?睡幾個小時的覺?
生:可以吃好幾頓飯,可以睡一晚上,可以睡12小時的覺
學生紛紛發言
師:同學們,讓我們一塊來想象36小時父親是怎樣挖的——這連續的36個小時,“爸爸”會是怎樣地挖掘,不吃不喝,不休不眠,雙手恐怕已被瓦礫以及其他倒塌的器物磨出了血肉模糊。
師:經過36個小時的挖掘,父親變成什么樣子了?
生讀: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師:多么感人的一幕!多么堅韌的父親,多么有責任感的父親!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兩句話吧!
生看著屏幕齊讀: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師:為什么課文寫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而沒有直接寫上36小時呢?
生:這樣寫,好像能使人覺得時間很長
師:不是好象,這樣寫確實覺得時間很長
師:那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呢,誰還體會到了什么?
生:這樣寫更能體現時間的漫長。
師:那你認為應該怎樣來讀這句話呢?根據自己的體會,自己試試吧!
生自讀
師:誰來試試?
1生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