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
父 愛 子
在一起
教學反思與課例研修心得:
近期,通過國培學習,讓我受益匪淺,體會深刻:平時,大部分老師的課堂仍然循規守舊,沒有創新,根本看不到課改的影子,這樣的課堂給予孩子的是什么?可想而知。我想從以下幾方面淺談我的體會與收獲:
(一)應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孩子
孩子是課堂的主人,應充分發揮孩子的主觀能動性,讓孩子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之中,進行自主學習。
(二)對課文的講解與分析花的時間不應過多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的啟迪,享受審美樂趣。但是,我們常態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不是導師,而成了喋喋不休的講師,把本來簡單課文的內容反復分析講解,反變得復雜了,那么,小學語文教學的核心是什么?是語言的學習、思維的訓練和能力的培養。所以我們作為教師應當給學生充分的實踐去與閱讀,去交流自己的閱讀收獲,小學語文教材的內容淺顯易懂,學生一讀便知,不必花大量的時間去講解。
(三)對重點語句和語段應進行朗讀指導和訓練
朗讀法是語文教學必不可少的方法,有的內容不是靠講解、分析所能達到目的的。只有反復的朗讀才能體會、才能把握的更好,這就叫以讀促思、以讀激情、讀中感悟、讀中體驗。尤其是詩歌、散文更要以此方法為主流,對培養孩子的語感也大有好處,在學生讀得不夠聲情并茂時,老師要示范朗讀或聽錄音朗讀,進行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