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17
出示:
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有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② 指名讀。
③ 比較句子,你更欣賞哪一種表達方法?為什么?
出示:
a、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
b、他不停地挖,挖了36小時。
④ 出示:
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你從這些描寫中體會到了什么?
⑤ 小結。
⑥ 讀一讀這首詩。
對13到23自然段的理解:
① 師生合作讀13到23自然段。
② “不!爸爸。……”從這句話大家體會到了什么?
師:父親不顧一切地挖,兒子堅韌不拔地等。因為他們都有一個信念:無論發生什么我們都在一起。憑著這樣的信念,他們不僅一家團聚還救活了其他13個孩子,這真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
3、有感情地朗讀最后一段。
三、拓展,體會父母之愛
推薦讀《背影》、《游子吟》。
【板書設計】
17、地震中的父與子
信念
總會在一起
了不起
【作業設計】
1、請你想象一下:在漆黑的瓦礫下,沒有水,沒有食物,沒有爸爸媽媽,有的只是14個七歲的小伙伴,阿曼達和小伙伴們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寫下來。
2、閱讀: 《背影》的精彩片段
他望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走到那邊月臺 ,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很胖,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干了淚 ,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朱紅的橘子往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撲撲衣上的泥土 ,心里很輕松似的……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