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情深》教學設計
d、同學們,這“震耳欲聾”的噪聲從我進入工廠到離開有停止過嗎?依據何在?
e、這只是在今天嗎? 昨天的母親,明天的母親,夏日炎炎的時候,寒風凜冽的時候……
f、同學們,看到自己的母親長年累月在這樣的環境中掙辛苦錢,我怎能不為之——鼻子一酸。
還有哪些地方讓你的鼻子為之一酸呢?
瘦弱:
我穿過一排排縫紉機,走到那個角落,看見一個極其瘦弱的脊背彎曲著,頭和縫紉機挨得很近。周圍幾只燈泡烤著我的臉。
1)這是一個怎樣的母親?恩,這么瘦弱,還要堅持干活,你很感動,是吧!你能不能讀好這個句子。讀出自己的感受來。(板書:瘦弱)
2)瘦弱到什么程度? 極其,極其瘦弱是怎樣的?(能看到脊背了)
3)你體會得很好,能把這種感情讀出來么?我第一次來到母親的廠里,看到了……(齊讀):
過渡:還有哪些字詞也讓你鼻子一酸?
疲憊
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
1、這句話很特別,特別在哪里?
(出現了三次“我的母親”;分別放在句子后面)按常理來說,三次“我的母親”說成一次就夠了,“我的母親”應放在句子的前面。我的母親背直起來了,轉過身來了……意思有沒有變?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2、同學們都看過電影,有沒有見過慢鏡頭?讓我們用那樣的方式來讀一讀。
3、你看到了什么?(布滿血絲的眼睛,一張憔悴的臉,彎曲的背……)
4、在你的記憶中,母親應該擁有什么樣的背、怎樣的臉、怎樣的眼睛?
5、如今,這些都到哪里去了?(消失在了“七八十臺縫紉機發出的噪聲”里了!消失在生活的重擔下了!)
6、看到母親瘦成這樣,看到母親憔悴成這樣,我的鼻子能不為之一酸嗎?(板書:疲憊)
7、我們把這段文字轉換成詩的形式,誰愿意把自己剛才的感受帶到文章中去?
忙碌
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俯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1、剛才我們用的是慢鏡頭,現在我們來用快鏡頭。請一位同學來讀。
2、好,很好,一口氣讀完了,為什么呀?(因為母親工作很忙碌。)
4、所以我們要用快鏡頭來讀,齊讀——再請一生讀。
5、這里用了四個“立刻” ,是什么意思?給它找個近義詞。
6、梁曉生是誰?是作家。語言會那么貧乏嗎?這么多詞不用,為什么要用四個“立刻”?(母親工作節奏快。)
7、再讀,體會一種什么感覺?什么氣勢?(抓住一切時間工作,掙錢!一個比一個重復,一個比一個感情更深!)
8、這是疊加,是快速、加倍的工作,來掙錢!為什么她不伸懶腰?不喘口氣?不休息一下?(為了我們兄弟姐妹的生活、讀書!)
9、同學們,看到母親這樣辛勞忙碌,我怎能不鼻子一酸。(板書:辛勞的母親)請大家帶著這樣的體會一起讀一讀這些文字!
(5)其實母親的忙碌還遠遠不止這些,請看作家多年后對那一段生活的回憶——
父親遠在外地,三年才回來一次。母親每天回到家里的時間,總在七點左右。吃過晚飯,往往九點來鐘了。我們上床睡,母親則在床角湊著昏暗的燈光為我們縫補衣褲。有時我醒夜,仍見燈光亮著,仍見母親一針一針、一線一線地縫補。母親加班,我們就一連幾天,甚至十天半月見不著母親的面孔,就為了那每月27元的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