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處處埋忠骨》說課稿
二、初讀課文
1、檢查預習,出示詞語,指讀詞語。
讀字詞:擬定、殉職、奔赴、躊躇、黯然、功勛
讀詩句: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
2、請同學們輕聲讀課文,遇到生字拼讀一下括號里的拼音。
3、說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4、過渡:毛主席收到了幾封電報?每收到一封電報時心里在想些什么?從中你能體會到什么,請同學們細讀課文。
三、細讀體會
(一)出示要求
1、自讀課文,畫出描寫主席心理活動的句子,并隨筆記下自己的體會。
2、帶著體會感情朗讀。
(二)學生自學。
(三)全班交流
1、當主席收到第一封電報后,是什么心情?從哪里看出的?
①學生回答后出示句子:從收到這封電報起,##整整一天沒說一句話,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著煙.桌子上的飯菜已經熱了幾次,還是原封不動地放在那里。
②指名讀。你從中體會到什么?收到這封電報起,主席悲傷得說不出話,吃不下飯,悲傷得借煙消愁,讀──
2、你還從哪里感受到主席的悲痛?
出示句子:“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著緊鎖的眉頭,情不自禁地喃喃著。讓我們通過朗讀來體會主席失去愛子后萬分悲痛的心情。
3、此時此刻這位痛失愛子的老父親他在想什么? 隨機交流有關毛岸英的資料。
(岸英從小就顛沛流離,在父親身邊并沒有多少時間.慈父##此時已是近60歲的老人了,老來痛失愛子,使他悲痛欲絕。)
4、主席和岸英分多聚少,為什么還要送他到槍林彈雨的戰場中去?(體會主席的偉大)
5、沉浸在悲痛中的毛主席又先后收到兩封電報,內容分別是什么?男女生分別讀電報的內容。
①面對這兩封要求完全相反的電報,毛主席是怎么想的?后來他又做出了怎樣的決定?請自讀第七自然段,畫出表現主席矛盾的心理句子。
②你從這一段中體會到了什么?
③體會主席矛盾的心理
出示兩組句子: “兒子活著不能相見,就讓我見見遺體吧!”。
“朝鮮戰場上我們有多少優秀兒女獻出了生命,他們的父母難道就不悲痛嗎?他們就不再想見一見兒子的遺容嗎?岸英是我的兒子,也是朝鮮人民的兒子,就尊重朝鮮人民的意愿吧。”
④感情朗讀。分兩組,看老師的手勢,讀句子。一種聲音在輕輕地渴盼:“……” 但另一種聲音在輕輕地提醒:“……”
6、師生合作感情朗讀課文第七小節,再一次體會主席常人的情懷和偉人的風采。
7、當毛主席要在電報記錄稿上簽字時,毛主席是什么心情?從哪里看出的?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1)主席下意識地躊躇了一會兒。
(2)主席黯然的目光轉向窗外,右手指指寫字臺,示意秘書將電文稿放在上面
隨機理解“躊躇”和“黯然”的意思。
⑶“電文稿下是被淚水打濕的枕巾。”
重點理解“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誰來談談對這兩句詩句的理解?
四、深化感悟、領悟寫法
師:毛主席把一生奉獻給了新中國,奉獻給了中國的勞苦大眾,此前,他的五位親人為了中國的革命事業已經相繼獻出了生命,此時,這位老人又失去了他摯愛的長子,這是多么剜心的疼痛啊!他不說一句話、不吃一口飯,他黯然神傷,他淚水漣漣,但他毅然地把兒子的尸骨留在了遠在千里之外的異國他鄉,他的愛似山般的厚重,他的情如海般的深邃!他的革命胸懷如海似山!
讓我們有感情地朗讀全文,再一次去體會毛主席他那凡人情感中的偉人風范吧!(配樂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