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學生打開一扇閱讀名著的窗——聽寧波市骨干教師黃鐵成《鳳辣子初見林黛玉》有感
在研讀感受王熙鳳這一人物形象中,學生能悟到什么程度就什么程度,能理解到哪一層次就哪一層次,黃老師決不給人物貼任何標簽。黃老師尊重學生的理解,尊重學生獨特的閱讀感受。教師則通過閱讀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并通過閱讀引領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喜歡上讀名著,這樣就足夠了。
《“鳳辣子”初見林黛玉》反思
選擇上《“鳳辣子”初見林黛玉》的原因很簡單:1、文章語言精彩,我自己喜歡;2、內容有嚼頭,值得學生品味;3、所剩文章寥寥無幾,沒有挑三選四的余地了。然而,真正走進去了便追悔莫及,太難!外貌描寫又長又生僻還拗口;王熙鳳的語言話藏玄機,所涉及的人情世故恰恰是學生生活中最空白的體驗;原著不管是語言還是思想都距離學生太遠,絕大部分同學沒有接觸過……在備課組老師的幫助下,經過“痛苦”打磨,我將教學側重以下兩點:
一、關注語言與精神的共同發展
本文雖只是《紅樓夢》中一個極小的片段,卻文質兼美,不僅刻畫出王熙鳳鮮明的性格形象,在寫法上也很有特色,時而潑墨如水,時而惜筆如金,足見出大師的深厚功力。結合本組的單元目標,我將教學重點定位為領會人物形象、遷移寫作方法。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環節中:
1、課前談話。我精心挑選了四大名著中描寫人物外貌的語句摘錄下來,讓學生猜猜寫的是誰,從何得知?這既是一種興趣的激發,是對學生已知的人物形象的復習,也在潛移默化中教導給學生一種抓住特點描寫人物的寫作方法。
2、外貌描寫的部分。這部分語言生澀。教學的目標一是讓學生讀通,大致了解內容,并感受到王熙鳳的特殊身份和性格。二是掌握作者描寫的規律,領悟寫作方法。教學中我先讓學生找出這段話中的七個中心詞,即寫了哪七樣東西,再將這段話以教師整理好的形式出現,這樣,學生很快就發現,其他的內容都是在形容這件東西穿戴的部位以及款式、材質等。有了這樣整體的把握,讀起來就順暢多了。讀著讀著,學生便悟出了王熙鳳特殊的穿著打扮與眾不同。
二、換位體驗,攻克難點
王熙鳳八面玲瓏,善于逢迎奉承,理解她的語言對學生來說很有難度。于是,“天下真有這樣標致的人物,我今兒才算見了……”一句的教學,我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
“林黛玉,你聽了鳳辣子這話兒感覺怎么樣?”
“迎春、探春、惜春們,你們聽了怎么想啊?”
“這么一來,王熙鳳豈不是太不會說話了?是這樣嗎?”
在教學王熙鳳最后的一連串問話時,我這樣安排教學:
(1 )師生配合讀,學生讀王熙鳳的話,老師回答。
(2)換過來,老師問(很快的,不給學生回答的時間)
(3)老師的讀法和你們的有什么不同?看看書,你覺得誰的讀法更符合書中的描寫?你發現什么了?
這樣一來,學生內心的體驗被喚醒,通過換位體驗感受到王熙鳳語言中的豐富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