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一單元馬教案
李賀是唐代的著名詩人,字長吉,又稱“李昌谷”。李賀為唐宗室之后,自幼家貧,卻才華橫溢,有“少年心事拿當云”的壯志,他七歲時,就以詩歌之制名動京華。但由于他父親名“晉肅”,“晉”與“進士”的“進”諧音,因此朝廷不許他參加科舉考試,后韓愈上文為他辯解,也未獲成功。李賀一生抑郁不得志,只做過一個奉禮郎的小官,終年二十七歲。
2、生初讀古詩。
(1)學生自己嘗試讀通順
(2)讀給自己的同位聽,注意將字音讀準確,最好能讀出古詩的抑揚頓挫。
(3)全班的范圍內讀一讀。
3、理解詩意。
(1)學生在小組內根據自己以前學習古詩時運用的方法來讀懂詩意。
(2)全班交流這首詩的意思淺顯,教師只對個別難以理解的字加以指導即可。
金絡腦:把黃金籠頭套在馬的腦袋上。絡,戴、套。
何當:什么時候。
快走:指馬飛奔。
全詩的意思:
大沙漠里,黃沙像厚厚的白雪;燕山山頭,彎彎的月亮像鉤子一樣掛在天空。我什么時候才能騎上戴著黃金籠頭的駿馬,在秋天的大地上飛奔呢?
4、結合詩人李賀的生平及創作風格來體會詩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馬詩》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的悲憤,帶著幽冷、凄婉的色彩。
5、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詩并背誦。
四、兩首古詩進行比較。
兩位唐代詩人杜甫、李賀均寫了與馬有關的詩歌,比較一下它們有什么不同?
五、拓展
1.背誦兩首古詩。
2.你還知道哪些描寫馬的古詩,說一說。
作業設計:
1、寫本課的生字。特別指導“驍”。
2、背誦《馬詩》。
3、嘗試說一說兩首詩有什么不同。
板書設計:
馬詩唐 李賀課后反思:
鞏乃斯的馬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讀后使人回味無窮的文章。文章描述了我在新疆鞏乃斯草原在一場來勢兇猛的暴雨沖擊下,我見到了最壯闊的馬群奔跑的場面。文章描述的場面令人震撼,又使人倍感鼓舞,贊頌了在困難面前臨危不懼、鎮定、從容的品格。
教學目標:
將課文讀正確、讀流利。結合上下文理解“爭先恐后、“前呼后擁”、“淋漓盡致”等詞語的意思,進一步感受課文內容,同時練習積累本篇課文的詞語。在自讀感悟的基礎上,借助交流使學生深刻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描寫的馬群奔跑的壯闊場面。
教學重點:
學習快速閱讀的方法。自讀自悟的基礎上,說出自己的閱讀感受。
教學難點:
學習快速閱讀的方法,能結合課文談出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