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林沖棒打洪教頭(三課時教案)
第一回合:洪教頭使出人“把火燒天”式,林沖還了個“撥草尋蛇”式。
思考:洪教頭為什么“用了渾身功夫”
第二回合:洪教頭將棒劈頭打來,林沖往后一退。
思考:林沖為什么要往后一退?他是怎么想的?
第三回合:洪教頭還沒有站穩腳跟,就又提起了棒,林沖掄起棒一掃,那棒直掃到洪教頭的小腿骨上,洪教頭“撲”地倒在地上。
討論:“措手不及”說明了什么?
評價:讀了這三個回合的描寫,你覺得林沖的武藝怎么樣?(出手迅捷、武藝高強)
4. 小結:林沖是一個謙和忍讓、武藝高強的人。
5. 課文中洪教頭是個怎樣的一個人呢?找出有關語句讀一讀,邊讀邊體會人物的性格。
(1)第三自然段的外貌描寫,看出他粗魯、傲慢無禮。
(2)第四、五自然段一連串的動作描寫,“脫、拿、耍、喝、敲”看出洪教頭心急氣盛;
(3)第六、第七自然段與林沖打斗的表現,看出洪教頭的魯莽、出手兇狠但又不堪一擊)
6.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作業設計
1.做課后4,5題.
2.讀《水滸傳》,給家人或同學講述其中的故事。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按事情發展的順序有條理地復述課文。
2. 表達方法提示:對比描寫。
二.教學過程:
(一)學習第三段。
1. 指名讀。
2. 這一段寫了什么?(這一段寫洪教頭滿面羞慚地離開)
3. 為什么要寫這一段?(這是為了拿它和他起初傲慢無禮步步逼人的樣子相對比,說明他自嘗苦果)
4. 齊讀第八自然段。
(二)復述課文。
1. 揭示提綱。
(1) 林沖被押解到柴進莊上。
(2) 林沖被迫和洪教頭比武,獲勝。
① 洪教頭挑抖比武。
② 兩人交手。
③ 林沖獲勝。
(3) 洪教頭羞慚離去。
2. 參考板書內容,組織語句。
3. 分4人小組,輪流復述,同學評議。
4. 推選代表到班上復述。
5. 教師小結。
(三)表達方法提示:對比描寫
同學們都知道在寫以人物為主的習作時,要從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和心理活動等方面進行細致地描寫,寫出人物的特點,這樣才能把人物寫得栩栩如生。
讀了《林沖棒打洪教頭》一課以后,我們感覺到文中對人物的言行舉止描寫得入木三分,刻畫細膩,人物形象非常鮮明,讓人一眼就能看出他們的特點,一下子就能辨認出這是林沖,那是洪教頭。這是什么原因呢?
那是因為作者在描寫時,抓住了人物的特點,通過對比描寫的表達方法,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逼真。
什么是對比描寫呢?
課文第三自然段中"(林沖)連忙站起來躬身施禮。洪教頭全不理睬。林沖起身讓座,洪教頭也不相讓,便去上首坐了。"一個謙讓,一個傲慢;一個有禮,一個無禮,非常鮮明。這樣把兩個人物的動作和神態放在一起來描寫,以形成鮮明對比的表達方法,就叫對比描寫。我們在習作時,要突出某人、某物的與眾不同,或者使其個性、特點更鮮明,就可以運用對比描寫。
(四)創新與實踐
《水滸傳》中還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像武松打虎、風雪山神廟、魯智深倒拔垂楊柳等等。請同學們可以利用課余時間讀一讀《水滸傳》,把你覺得最喜歡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讓他們也感受一下中國古典名著的魅力。
(提示:先選一則故事多讀幾遍,然后概括出主要內容。講的時候,要注意抓住主要內容,講出大概的意思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