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閱讀感悟課文,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感受父子情深,積累語言。
用自己的心靈去體會 “給予”的內涵,并深刻領會“給予是一種快樂”。
3、學會積累感悟的方法,學會與人交流自己的感受。
教學重點:朗讀課文,感受父子情深;初步領悟“給”永遠比“拿”愉快的道理。
教學難點:初步領悟“給”永遠比“拿”愉快的道理。
教學準備
1、學生做一期相關的采蜜集,摘錄積累相關語言,并進行自學感悟。(采蜜集布置要求:按課文順序摘,由課內摘到課外,可以從六個層面談自己的感悟。)課前預先審閱,準備好主講人,做到有的放矢
2、自己做一期相關采蜜集。
3、卡片(人名)
4、課件、實物投影
教學設計:
一、導入課文
1.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高爾基和他的兒子(生讀)
通過上節課學習,我們知道了,高爾基是一位偉大的作家,他的偉大,老師可以用三句話概括,寫作水平高,作品產量高,文學地位也高,簡稱“三高”,是不是因為他姓高?
老師查了一下資料,高爾基的全名是:阿歷克賽·馬克西莫維奇·佩什科夫,(出示,生讀)阿歷克賽,以前中文翻譯為“阿遼沙”,讀過高爾基作品《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這些作品的同學知道,里面的主人公就叫“阿遼沙”,那是因為這些小說很多都取材于高爾基的親身經歷,高爾基是他的筆名,俄文的意思是“痛苦”。.
2.我們今天學的這篇課文中的高爾基痛苦嗎?而是非常的“快樂”,這又是為什么呢?讓我們今天來細讀課文。
二.檢查自習情況。
1.課前,我請大家自讀了這篇課文,并要求大家做了相關的摘錄,都做了嗎?老師也摘了,不過我先聽聽你們匯報一下自學情況,好嗎?
2.打開你們的采蜜集,先簡單地交流一下,這篇課文中,你們積累到了哪些認為有價值的句子?
a.請一位學生交流摘錄到的句子,(視情況可以鼓勵學生上臺展示采蜜集)初步指導讀好相關句子,(生朗讀不佳,師范讀,請生評點,指出好的地方,學生模仿)
b.師統計班中的相關人數,請相關同學再讀這句話,概括成小標題并板書。
c.如果有句子有價值,學生摘到的不多,師出示自己的摘錄本,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
4.一些冷門的句子可以事先交流掉。
3師匯總大家都有同感的句子
總體評價:這些句子,是大家普遍認為比較有價值的,值得感悟一番的,同學們很有眼光,老師也很認同,這叫“英雄所見略同”。
1.接下來,請同學們把以上句子在書中劃出來,這節課我們就來重點感悟這些話。
2.文章不厭百回讀,接下來,請同學們再次來讀讀這些話,之前沒摘到的,你用心品悟一下,相信你也會有所發現,可以把感受寫在書上,先前有摘錄的,如果現在有新的發現,也可以在書上繼續補充,這叫溫故而知新,好,給大家幾分鐘時間,之后我們來集體交流。(先民主再集中,每個交流的同學都要給予充分的鼓勵,眼光獨特,書寫工整等等)
二、重點交流。15-20
1.安排主講人
為了方便大家交流,這些話,我想每句各請一位主講人,(解釋主講人身份,激發興趣)你拿好你的相關材料,到臺前來交流,其他同學干什么?(如果基本認同,可以就他的發言進行補充,如果不太認同,可以提出你新的見解。)如果你們的交流能夠讓陳老師這本采蜜集拿不出手,那你也姓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