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是一篇敘事性記敘文。課文通過高爾基和他的兒子之間發生的“栽花賞花”以及“寫信教子”兩件生活小事,表現了高爾基父子之間的親情及高爾基育子先育心的真愛藝術。本文圍繞一個“愛”字組織教材,表達主題,語言清新,含義深刻。高爾基教育兒子明白“給”,永遠比“拿”愉快的道理。這種父愛愛到點子上,既教育了兒子,又啟迪了讀者。
【學情分析】:
本班大部分學生居住在城鎮,多數是獨生子女,家庭條件優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一直生活在父母、親人不斷給予的環境中,對于奉獻毫無概念。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這是一篇比較感人的敘事性文章。偉人背后的故事又是學生們比較感興趣的。本文語言清新,學生感到親切、自然;含義深刻,學生又能洞悉為人處事之道。作為小學五年級的學生,他們思維活躍,有較好的閱讀能力,并善于發表自己的見解,易于感悟。
【設計思路】:
新課程呼喚語文教師能恰如其分地運用好語文課程資源造就現代社會所需要的一代新人。本課以“立人”為核心,以促進兒童的語言和精神共同成長為目標,整合各種資源,以“積累、感悟、體驗”為形式,為了讓學生能深切感受文章中深刻的人文內涵。因此教學設計時我抓住文章的經典之處引導學生去感悟體會做人的真諦,如從兒子身上學到愛,從高爾基的信中去體悟:“給”永遠比“拿”愉快。在引導學生理解之后又引導學生聯系實際去談。這樣學生在讀文、品文之后很自然的受到人格熏陶。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得朗讀課文。
2、創設"愛"的情境,感受父愛子、子愛父的人間親情。
3、理解高爾基信中最后兩段話的含義,初步懂得人生的快樂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感情朗讀課文,理解高爾基信中最后兩句話的意思。明白為什么說留給人們美好的東西會讓你的生活變得愉快。
【教學過程】:
一、認識高爾基,名言導入
師:今天,咱們再來認識一個人物哦!(出示高爾基圖片)你們認識他嗎?(板書:高爾基)誰給大家介紹介紹高爾基?
生回答。
師:你是怎么認識他的?(1、查找資料能幫助我們學習課文,了解背景,這是個很好的學習方法呀!2、真是個愛看書的孩子。┠銈儛劭磿,高爾基小時候也特別愛看書,他之所以能成為大作家跟他小時侯刻苦讀書分不開,高爾基小時侯當過仆人、小裁縫、洗碗小伙計等等,他一有空閑時間就如饑似渴地讀書,常常被主人打的遍體鱗傷,可他從沒放棄過讀書,大量的閱讀也為他以后的文學創作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使他最終成為蘇聯大文豪。同學們能了解這么多!我想平常一定也特別愛看書吧!“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名言就出自——(生:高爾基)
今天我們再來分享一句高爾基的名言(板書:“給”,永遠比“拿”愉快。——高爾基)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生齊讀)這句名言就出現在高爾基寫給他兒子的信里面。
二、讀信激趣,感知文本
師:同學們想看看嗎?(想)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封信。(課件配樂范讀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