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基和他的兒子
教材解讀
這是一篇敘事性的記敘文,通過高爾基和他10歲的兒子之間發(fā)生的"栽花賞花"以及"寫信教子"兩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爾基父子間的親情和高爾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愛心.作者圍繞一個"愛"字組織材料,用清新的文筆,表達深刻的主題.
文中通過對栽花賞花的描述,體現(xiàn)了父愛子,子愛父這種人間美好的親情,這種親情雖然是真情,卻也是人之常情;而通過寫信教子反映的卻是父對子的一種嚴愛,它是一種帶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愛,是一種高層次的愛.高爾基希望他的兒子明白人生的快樂在于付出,而不在于獲取,希望他的兒子做一個有益于社會的人,一個讓"所有的人都需要"的人,明白"給",永遠比"拿"愉快.
教學目標
根據(jù)以上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1. 認知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 能力目標:積累文中的優(yōu)美語句,聯(lián)系課文展開豐富的想象.
3, 情感目標:通過誦讀領(lǐng)悟,初步懂得人生快樂在于付出的道理.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一課的重點,我把它落實在高爾基在院子中賞花和高爾基寫信教子兩個部分;難點在于引導學生體會高爾基信中的話:"'給',永遠比'拿'愉快……".
教法和學法: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guān)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此,在本課中,我讓學生充分去感知語言材料,讓學生自己去讀書感悟,合作學習,研究語言文字.增強了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學過程
一,簡介人物,設(shè)疑導入:
1.課件出示高爾基,問:同學們,請靜靜地看……知道他嗎 能用一兩句話介紹一下嗎
2.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這位文壇巨匠與兒子之間發(fā)生的一段美麗的故事.
(我設(shè)計此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讓學生走近文中主人公,熟悉文中人物,激發(fā)他們了解本課人物的欲望.)
二,理清思路,直奔中心.
1.初讀感知,讓學生說說:課文寫了高爾基和他的兒子之間發(fā)生了哪兩件事
相機板書: 賞花栽花
寫信收信
2,在學生了解文章的大概脈絡(luò)后,找出本文的中心句:"給"永遠比"拿"愉快.在此,讓學生充分設(shè)疑,為下文突破難點埋下伏筆.
(學習要真正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應該營造一個合作學習的民主氛圍,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是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的基礎(chǔ),陶行知先生曾經(jīng)說過:"發(fā)明千千萬,起問是一點,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人力勝天工,就在每事問."顯而易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相當重要.)
3,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思考,進入文本的學習.
三,品讀感悟,主題教學
(竇桂梅老師的主題教學告訴我們,要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主題,圍繞文章的主題展開教學,在教學中充分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還課堂給學生,還主體給學生.因此,在學生質(zhì)疑了課文中心后,引導學生抓住"給"和"拿"這兩個主題詞,從文章中找出高爾基的兒子"給"了父親什么 從而進行文章栽花,賞花部分的學習.)
1.自由讀,找出具體寫兒子栽花,父親賞花的詞句,并作記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