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基和他的兒子
2.出示2,3兩段,指名讀
3.引導學生找出重點詞如:"顧不上,一直,各種各樣"來感受高爾基的兒子不遠萬里來探望父親,顧不上休息為父親栽花,體現出兒子對父親的愛.
相機板書:(愛).
4,并指導學生帶感情朗讀2,3兩節.
5,創設情境,交流學習4,5小節
師:兒子走了,但兒子種的花開了,那是怎樣的情景啊 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跟著老師一起去欣賞片芳草地.
(1)配樂范讀第4節
(2)問: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又聞到了什么 (3)引讀:這是多么美好的畫面啊!出示第4節指導朗讀.
(4)與師播放多媒體鮮花圖,配課件講述:這兒原本只是一片普普通通的地,一個普普通通的院子,現在卻開滿了各色的鮮花,到處充溢著沁人心脾的芳香,引來了蜜蜂,蝴蝶……看著眼前的鮮花,高爾基心中涌動著怎樣的情感 同學們自己讀讀第五節,體會一下.
學生交流三點:無比的高興 驕傲,自豪 對兒子的思念
(多媒體教學的運用,使詞語教學避免了枯燥的說教,同時讓學生展開聯想,可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想象是思維的體操,是拓展思維空間的內趨力,是人們對頭腦記憶表象進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過程.)
6,發散思維,練習說話:此時,兒子如果來到這里,兒子會怎么說
假如此時你是高爾基的鄰居,或是島上的游客,你也來到這里,你會怎么說
(教學中,充分挖掘教材內容,經常進行想象訓練,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遠性,深刻性和創造性.這就是我設計這一小環節的目的.)
四,感悟書信,突破難點.
過渡:欣賞著兒子種的花,高爾基的心里非常興奮,激動,同時又感慨萬分,他欣然提筆給兒子寫了一封信.
1.讓學生從不同角度來朗讀這封書信:
a,如果你是父親,你會在信中怎樣對兒子說(從父親的角度來朗讀.)
b,捧著父親的來信,兒子會怎樣讀
2. 讓學生說說讀懂了什么 畫出印象最深刻的句子.
3. 交流畫出的句子突破難點.
引導體會:高爾基希望兒子明白——"給",永遠比"拿"愉快!
a再次出示句子:"給",永遠比"拿"愉快!
b結合栽花,賞花部分的體會,進一步理解"給"和"拿"的真正內涵.
(理解高爾基信的內容是本文教學難點,光靠說教是枯燥乏味,也是蒼白無力的.通過讓學生舉例說說生活中給別人美好東西的具體事例,用學生自己的體會讓學生明白當你給別人美好東西的時候,別人會感到很快樂,你也就會感到很快樂,從而理解"'給',永遠比'拿'愉快……".這就降低了學習的難度.)
五,回歸全文,拓展延伸.
1.引導學生思考:這"美好的東西"還可以指什么 生活中的你曾經得到別人"美好的東西"嗎
2.你曾經"給"過別人美好的東西嗎
那時侯,你的心情怎樣
3,再讀:"給",永遠比"拿"愉快!
說明:加了逗號強調了這里"給"字的重要性,更強調了"給"比"拿"愉快.讓我們一起再來讀好這句話.
(于永正老師說過,朗讀是活的,講解是死的.在此,我設計"一嘆三詠"式朗讀,分別突出"給,永遠,拿,愉快"的朗讀,進而更好的體會文章的中心.并在突破難點部分,我注重學生的個性化朗讀,要求學生讀出自己對文章的理解,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不同層次的學生個性與能力都得到充分展示,內心獲得成功的喜悅,學生才會越讀越覺得有趣,越讀越愿意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