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教案
老師:從這一話中我們還可以挖掘到什么,我們不但要關注文字,還可以關注標點。
生:我從三個感嘆號中讀出了為了發明炸藥諾貝爾投入了自己的整個生命。
師:你是怎么理解這三個感嘆號?
生:我從這三個感嘆號中體會到情況越來越緊急,越來越危險。
師:是的,你也來讀出你的感受。
3讀:
師:那么,這一次至關重要的實驗的結果到底怎么樣?誰來告訴我?
生讀
師:告訴我,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滾滾濃煙從實驗室里涌出來。
師:又聽到了什么?
師:是啊,又是一次大爆炸,附近的人都趕來了,連我們都想知道諾貝爾是不是真的完了?
生:我從“成功了!成功了!”體會到諾貝爾只想自己的實驗,沒有顧及到自己的身體。
是的,此時此刻我們深深體會到——(讀)為了發明炸藥,諾貝爾投入了他的整個生命。
三、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1、(伴著音樂師讀)1896年12月10日,諾貝爾在意大利逝世。在他生命結束時……(最后一自然段)
2、諾貝爾雖然離開了我們,但他對人類的貢獻永遠不會結束。(圖片)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大獎早已成為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大獎,誰為人類作出杰出貢獻,誰就能獲得這項無上榮譽。諾貝爾獎是科學界的最高榮譽,因為他代表的不僅僅是一份物質獎勵,更是在傳承著諾貝爾的偉大精神。
3、如果諾貝爾被評為2012年“感動世界十大人物”,請你用一句話為諾貝爾寫頒獎詞。
(音樂聲不斷)學生寫,指名幾個學生讀。
讓我們再來讀這句——(中心句)
板書:
毫不氣餒
諾貝爾 堅持不懈
奮不顧身
教學反思:《諾貝爾》是一篇極感人、極具教育意義的文章。課文寫了諾貝爾發明炸藥的艱難過程,表現他熱愛科學,熱愛人類的無私奉獻精神。教學時,抓住文本的關鍵問題,即:“為了發明炸藥,諾貝爾投入了他的整個生命。”然后展開學生多層次的研讀,指導學生抓關鍵語句。采取多種方法,設計相關練習
。逐步讓學生體會諾貝爾歷經失敗,痛苦,但毫不氣餒,決不放棄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鍥而不舍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