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王冕》說課稿
新課程如同春風,給基礎教育帶來了春的氣息,帶來了勃勃生機。新的語文教學理念指出:“有效的語文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交流互動都是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的方式。”因此課堂教學中, 課堂教學的互動,可以充分實現語文教學的審美性、人文性、育人性,以達到陶冶學生性靈,提高學生思想認識的目的。因此研究語文課堂教學的互動形式是很有實踐意義的。
現就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七單元中的一篇課文《少年王冕》,來談談我個人在課堂互動方面的感想。設計教案時我力爭體現如下理念:一、重視問題情境的創設,在問題中實現學生和教師之間的對話互動;二、重視朗讀情境的創設,在多樣性的朗讀感悟中實現學生和文本之間的有效互動;三、重視思想情感的感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實現學生情感的互動。
因此,我主要遵循以上理念來設計這堂課。
一、在逐層的問題中,實現互動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課堂上,不應該讓教師的“告訴”扼殺了屬于孩子的一切!應該讓他們去體驗,去探索,去感悟,去盡情地展示自己。此時,問題是顯得如此重要。
課文描寫少年王冕主要從兩個方面來刻畫人物的人格魅力:一是他的孝順母親,二是他的勤奮好學。對此,我做如下設計:
在教授這一課的一開始,我是從文本出發,在母親對王冕說的一段話中,讓學生思考母親當時的心情如何;再讓學生感悟面對母親的決定,王冕是如何回答的;在他的回答中讓學生思考王冕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從而在這一層層的問題中揭示少年王冕對母親的孝順,從這一點出發,再回到文本,讓學生找表示王冕孝順這一方面的語句,從而來更加深入地感悟他的孝順。另一方面,我以一個貼近學生想象思考的問題:一般的孩子等牛吃飽了你覺得他會做什么?來引出王冕是如何做的,從中你感受到王冕又是一個怎樣的孩子,這些問題情境的創設讓學生逐步地感悟王冕的勤奮好學,清晰地呈現少年王冕的形象。這些問題情境的創設,目的是要達到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與文本之間的互動。
二、在多樣的朗讀中,實現互動
俗話說:“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應該去親自嘗一嘗。”同樣,對于課文的感悟也是如此。光看,光理解,光分析,不讀,是不會有真正的體驗和感受的。要學得充實,學得深刻,課堂上多樣的讀是必不可少的。語文教學新大綱也明確指出:“朗讀是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各年級要重視朗讀充分發揮朗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因此,在整堂課的教學中,每一個環節我都設計了多樣性的朗讀。個別讀,齊讀,男女生分讀,師生配合讀等等,都是為了一個目的,感悟文中所要傳達的、學生需要理解的感情。如我讓學生在讀中體會母親的不舍與無奈,在讀中體會王冕的懂事孝順,在讀中體會王冕的勤奮好學,在讀中體會王冕的善于觀察,在讀中體會王冕的自信,等等。因此,整堂課,通過朗讀,學生從文本中清晰地感受少年王冕的形象,認識到他的孝順懂事,體悟到他的勤奮好學,從而對照自己,從思想上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產生敬意,促使自己也向王冕靠攏,達到讓學生在這種讀的互動中,悟情,品味王冕的人格魅力,達到文本和學生互動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