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王冕說課稿
一、說教材
《少年王冕》是義務教育蘇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七單元第24課。這是一篇選自吳敬梓的《儒林外史》,用人物姓名為題的課文,課文對原文進行了改編,改編后的文字,前一件事“輟學放牛”,寫得細膩,刻畫的很傳神;后一件事“學畫荷花”,寫得簡略。兩件事都是圍繞一個主題“孝心”來寫。全文脈絡分明,語言樸實無華,極利于學生細讀,感染力強,有內在的深刻教育意義。
二、說學生
五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和感悟能力,學生在初讀課文時,就能整體感受到王冕的“孝敬”和“好學”,但如何尋找文本中獨特精妙的表達方法,對文本作多元的理解,使一個平面呆板文本豐滿起來,對學生來說,可能就難以把握。
三、說理念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文課上,要引導學生鉆研文本,不以老師的講解或學生的集體討論來代替學生個人的閱讀,也不遠離文本進行過度發揮。在課堂教學中,注意讓學生觸摸語言,感受其中蘊含的人物思想情感,在通過誦讀把這種感情表達出來,即“扣讀導悟,讀中見悟”;另一方面,注意整體感悟,切忌煩瑣,抓住關鍵詞語來切入,獲取“提領而頓,百毛皆順”的效果。
四、說目標
設計教案時,緊扣《語文課程標準》要求,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為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將第二課時作為教學重點來說,并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對語言文字的揣摩過程中,提高學生分析、理解語言文字能力;在課堂交流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扣住重點片斷及語句,個性化地理解課文內容,深切感受王冕那種孝敬母親的美好品德;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王冕勤奮刻苦的好學精神是為了孝順母親美好品德,進而使他們的思想和情感再一次得到凈化與升華。
教學重點:捕捉文中的重點句子及片斷,把“母子對話”、“欣賞美景”當作重中之重,從中感悟少年王冕孝敬母親美好人格。
難點:課文比較長,如何刪繁就簡?怎樣通過語言文字把握“孝敬”?怎么激發學生透過文字品出“孝敬”?這是我在課前所遇到的難題,權且作為教學難點。
注意點:這節語文課,事先提醒自己一定要注意:體現重中之重,體現學生自我的感悟和表達,通過個性化朗讀來突出人物品德。
教學準備:課件
五、說流程
為了更好地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落實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了一下教學流程。
1、課前準備,掃清障礙。2、欣賞美景,引導背誦。
3、細讀理解,品味孝心。4、拓展視野,課堂延伸。
第一環節:課前準備,掃清障礙
為了更好地引領學生理解王冕美好的品德,在第一課時,我就與學生共同了解了王冕的家庭背景,熟讀了課文,感知了課文大意。因為理解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豐厚的知識積淀基礎上的。
第二環節:欣賞美景,引導背誦
由于第一課時的鋪墊學習,學生已經感知了課文。上課伊始播放課件,伴放牧童曲,增強直觀感受,讓學生欣賞雨后美景,入情入境,打開學生語言話匣子,組織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所見美景,引導學生與課文所寫的段落進行對照,在伴樂充分朗讀的基礎上,讓學生具體說說雨后景色美在哪里?讓學生感受地上的“紅”“青”“紫”“綠”和天上的“黑”“白”的顏色美;感受湖里荷花苞上“雨水點點”“晶瑩透亮”的藝術美;感受“鑲”“透”“洗”用詞準確,讓人身臨其境,學生就能會意出“人在畫圖中”的意境美。此處利用光盤課件里的動畫及配樂朗讀,不但讓學生欣賞美而且能以最快的速度將學生融入教學中,并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極大激發了學生的熱情,讓學生以愉快的心情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和教師更好的融洽。這一段是積累的重點,我還要引導學生理解為什么只有王冕能發現如此美的景色呢,并立志從小學畫荷花?自然誘發了學生尋找出原因:“王冕讀了不少書,也明白了不少道理。”這其中就有欣賞大自然道理,還有“天下哪有學不會的事”的道理,由此激發了王冕學畫的信心和決心。了解這段課文的內在聯系,讀書明理→欣賞美景→誘發動機→下定決心,學生背誦起來就不會太困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