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王冕教學反思
第三,重視朗讀能力的培養,兩位教師都能考慮到給學生留有比較充裕的讀書時間,特別是第二位做課教師,學生讀書的方式多樣,默讀、齊讀、分角色讀,有感情朗讀。指導學生背誦第 自然段的時候,通過配樂朗讀、填空、根據畫面想象等方式,使學生能夠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達到背誦課文的目標。
第四,重知識的遷移與積累。
古人說得好:“未見意趣,必不樂學。”蘇霍姆林斯基也認為教師應在學生心靈中激起求知欲望和點燃熱愛知識的火花。這“欲望”與“火花”就是學習興趣與動機的激發。《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注意課堂內外聯系,提倡把問題帶到課外,給學生留有思考的空間和余地。兩位做課教師都能重視由課內到課外的知識遷移與積累。課堂教學完成后,教師很自然、巧妙地拋出課外的研讀目標,激發了學生拓展閱讀動機。
做課教師高超的教學功底和嫻熟的駕于課堂的能力還表現在其它多個方面,這里就不一一贅述了。下面談談關于本人在閱讀教學中的幾點思考:
一,關于教學內容的取舍
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而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點相對比較多,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實現高效的語文教學呢?那么如何取舍教學內容就顯得至關重要。本人認為課堂活動的設計要從教材本身的特點出發,刪繁就簡,抓住文本的主要線索,提煉出輻射全文的綱領性問題,引領學生站在整體的高度審視文本。整堂課的活動要做到目標明確,思路清楚,落腳點準,能夠引領學生緊緊抓住文本中的關鍵詞句細細揣摩、啟迪思維,在心靈碰撞中感受文本要義,領會文本內涵。 高年級段的語文閱讀教學,要突出篇章教學,重在整體感知,抓住關鍵語句統領全文。《少年王冕》是一篇寫人的文章,學生閱讀的重心應放在捕捉品味文中的重點句子及片斷上,關注典型細節所蘊涵的豐富意蘊及所起的表達作用。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著力引導學生抓住描寫人物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的關鍵詞句和典型細節進行重點細讀品味,召喚起學生的想象,建立起學生與文本溝通的橋梁,在細讀品味中自由地落實教師、學生、文本三者的對話,敞開心靈感悟文本所蘊涵的情境,了解人物的內心世界,并透視人物心理,揣摩人物內心深處的秘密,使學生對文本的意義達到個性化的理解,在領悟語言的生動性和形象性的同時走近王冕,與王冕產生感情共鳴,感受王冕身上所折射出的優良品質,把人物形象讀豐滿。
二,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實現角色轉變,教師的職能不再主要是傳道、授業、解惑,其主要職能已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知識的促進者,是學生學習的伙伴,語文教師尤其如此。一篇課文,學生已基本能夠閱讀理解,或在老師的幫助下實現自主學習,老師偏要細嚼慢咽地講解分析,剝奪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掠走了學生學習的快樂。新課程理念的教師要完成角色的轉變,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快樂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體驗到,原來語文學習是充滿情趣、有滋有味的。
在小學高段,有些課文完全可以放手讓孩子自學完成或者在教師適當的“扶持”下來完成教學目標。在學習《少年王冕》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解”了豹子頭林沖,學生完全有能力根據已有的學習經驗和生活的積累自主研讀課文。為此教師可以設計導學提綱,讓學生對學習內容和學習深度做到心中有數,同時導學提綱也能使學生及時了解學習的結果。本課教學圍繞著:“你讀完這篇課文給你留下的深刻印象是什么?”先讓孩子自學,自學后圍繞這一問題組織學生對學習成果進行討論、匯報,為學生提供展示的平臺,在匯報活動中完全尊重每個孩子獨特的閱讀體驗,這樣做能夠提高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其學習的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