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校長的演講教學案例
羨慕特級教師課上的那份樸實,沒有過多的花架子,沒有與課堂無關的語言與行為,沒有嘩眾取寵的調侃和媒體展示,所有的一切教學手段都是為教學服務,為學生服務。“樸實”的課堂是璞玉,是最完美的課堂。
三、扎實的課堂
扎實二字,人人都知道他的重要性,反思我們的課堂教學,我們又有幾人做到了“扎實”二字呢?新課改形勢下的課堂,更多關注教學形式與手段的創新,而忽略了作為課程資源的主要憑借——文本,有的課脫離文本,有的課甚至放棄文本,經常看到這樣的現象:教師鼓勵學生去看課外書,還要求他們摘錄下好詞好句,殊不知一加重了學生的負擔,也影響了學生讀課外書的興趣。更為關鍵的是課本中本身就有很多的好詞好句,學生又會在作文中應用多少呢?書本上有現成的不用,不扎扎實實去落實好,課外的學生又能會多少呢?我們尋求“扎實”的課堂,在課堂教學中應關注學生到底能學到多少,感悟、體會到多少,學生有沒有真正參與學習過程中來,在學習過程中提升能力。
我們在看特級教師上課,經常見他們花大力氣、下苦功夫,對學生進行讀的訓練,其實上課之前這些學生不知道已經讀過多少遍了,可特級教師們不知道嗎?他們當然知道學生讀過很多遍了,可為什么還要這樣花力氣呢?看樣子他們把“讀正確、讀通順、讀熟練”當成語文教學的底線。實踐也證明表明,對于那些感情充盈的文章經過細讀、熟讀,瑯瑯上口,這時,文章那些詞匯、句式以及表達方式等就會儲備到自己的語言倉庫里,再經過吸收,到需要的時候拿出來就合用。何必用大量的時間討論文章的內容,理解詞語的意思,對比句子的不同。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文章讀不通,一切都是無用功!足可見“扎實”二字的重要性。而縱觀我們現在的語文教學,大多數時候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然后全班交流。隨著交流教師出示文中的一些句子講解、點撥、品讀……文章學完了,也沒對文中的某個情景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別說全文了。語文教學,還是要扎扎實實地進行“雙基”的訓練,在新的時期下,我們不僅打好文化的底子,要獲取語文字、詞、句、篇基礎知識,有初步的中國和世界優秀文化的積累,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備聽、說、讀、寫能力等;還要打好精神的底子,如,養成良好的閱讀興趣、閱讀習慣和閱讀品位;學會與人合作、與人相處;養成良好的意志品格。扎實的課堂,讓學生學有所獲,知識能力等得到長足的進步。
新時期下的課堂,我們需要的是真實、樸實、扎實,采用最簡潔有效的教學手段,扎扎實實地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課堂教學的規律出發,踏踏實實的教給學生些什么,讓我們的學生在我們的課堂里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得。讓我們回歸常態的語文教學,“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
教師們,每天問問自己“我今天在課堂上做到’實’了嗎?”
《陶校長的演講》教學反思
《陶校長的演講》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篇演講稿,要求學生每天從健康、學問、工作、道德四個方面問一問自己,以此激勵和鞭策自己不斷進步。演講稿言真意切,充分體現了老一輩教育家對學生的關懷和愛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