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小學語文五(下)第二單元教材分析及教學建議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 教材簡析 這是一篇科普說明文。課文緊扣“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這一中心展開說明。以二者之間最直觀的“長得太像了”起筆,讓讀者在最短的時間里獲得對火星的感性認識,也為接下來對火星與地球深層次的相似——“一樣有水和生命的存在”埋下伏筆。接著順應讀者閱讀期待,以設問句“火星上的水是從哪里來的呢?”作過渡,闡述了對水的兩種來源的猜測。行文至此,作者想到讀者會自然產生新的疑問:為何現(xiàn)在火星上沒有水呢?于是,再以設問的方式引出對火星上沒留住水的原因的論述。就這樣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地讓讀者逐步明白了火星與地球這對“孿生兄弟”的相似之處和不同之處。作者謀篇布局之匠心獨運既充分考慮了讀者的閱讀體驗,又條理清晰,邏輯緊密地闡述了復雜的科學問題。 作為一篇科普說明文,本文一改嚴肅面孔,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如:“孿生兄弟”、“兄弟倆”、“長得太像了”、“家常便飯”、“致命缺陷”、“一去不復返”、“集體大逃亡”、“裹挾著逃向”等,迅速拉近了文本與讀者的距離,比擬手法的運用,使學生在“溫暖”的語言環(huán)境中輕松地獲得對復雜科學問題的認識。 語言的準確性,是科普說明文的一大特色。本文作者深諳此道,不管是“推測”、“推斷”的區(qū)別使用,還是“也許是持續(xù)了數(shù)億年的彗星和隕石風暴,給兄弟倆送去了最初的水”的猜測,以及課文結尾不下結論,留下巨大想象空間,都充分體現(xiàn)出文本語言準確的魅力。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生字,能結合具體的語境理解“家常便飯”“集體大逃亡”等詞語或詞組的意思。 2、 能從具體的語句中,領悟科學說明文嚴謹、科學的表達方式。 3、 了解人們?yōu)槭裁窗训厍蚝突鹦欠Q為太陽系中的“孿生兄弟”,激發(fā)學生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和培養(yǎng)科學研究的志向。 教學建議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這類科普說明文是不少語文老師感到困惑的課文類型。一來,這樣的課文“語文味”不足,放入科學課似乎更好;二來,課文所講能內容往往離我們日常生活太遠。比如本課所介紹的火星,以其神秘的面紗,讓教師望“文”興嘆。 如何規(guī)避這類課文的“先天不足”,成為“學習語文的例子”呢? 一、挖掘文本的語文因素,教科學課所不教。 1、寫路、教路、學路,三路貫通,感悟文本謀篇布局之精妙。 解讀教材,我們清晰地感受到作者的寫作思路:以“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為中心論點,在淺層次的相似——“長得太像了”的基礎上,推測“一樣有水和生命的存在”,并通過科學論證,“進一步證實了火星上曾經有水的推斷”。進而順應讀者的閱讀思路,通過設問的方式,闡述了兩個問題:“火星上的水是從哪里來的呢?”為什么火星上沒留住水?那么,在教學時,我們就可以結合高段語文教學的特點,著眼于篇章,在關注“表達了什么”的同時,引導學生關注“如何表達”,在開放自主的學習環(huán)境中,引導學生去學習感受作者謀篇布局的精妙,豐富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2、預設語文訓練點,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多角度、多層次訓練。 作為一篇科普說明文,教學目標之一,便應是讓學生獲得科學知識,豐富科學素養(yǎng),如何獲得?如何豐富?重要的抓手應該是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在對語言文字的訓練中,自然習得。這也是有別于科學課的顯著特征。因此,找準訓練點,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語文訓練是教學重點所在。基于此,我預設了一系列的語文訓練環(huán)節(jié),如:學習完第一段的排比句后,根據(jù)提供的材料運用排比句說話;做解說員講解火星水的來源;以“火星,曾經的水世界”為話題,進行小練筆等。這些環(huán)節(jié)不僅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更為引導學生加深理解、提高認識、豐富積累提供了平臺。 二、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強大功能,鞏固重點、突破難點。 信息技術以其集圖、文、音、像等于一體的強大功能,為教學創(chuàng)設“數(shù)字化”網絡學習環(huán)境。 有條件的學校,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出示各類火星圖片,彗星碰撞地球、火星的視頻的播放,火星上水的來源的動畫演示等,填補了學生認知的空白點,將抽象的語言變?yōu)橹庇^的感性認識,同時,信息技術的交互功能更為學生的自主開放的學習,以及師生、生生之間的廣泛交流,提供了平臺,能有效地鞏固重點、突破難點。 三、喚醒學生探索宇宙的意識,給學生埋下揭開火星生命之謎的種子。 不上畫句號的課,已是不少老師的共識。火星之神秘,宇宙之浩瀚絕非一節(jié)課能講述完。因此,這節(jié)課更呼喚我們能在學生幼小的心靈中埋下探索宇宙的種子。信息技術的使用,文本內容的探究不僅著眼于學生當下所得,更是在撩撥學生對未知世界強烈探求的神經,誠如文章結尾所言:火星上如果真的有生命,它們是什么模樣,是怎樣生存的,這仍然是個謎。這就如同宇宙中黑洞,在吸引著學生去探求、去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