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5
相關鏈接
吳敬梓 (1701—1754),字敏軒,清代安徽全椒人。他出身于仕宦名門,小時候受到良好教育,對文學創作表現出特別的天賦,及至成年,因為隨父親到各處做官而有機會獲得包括官場內幕的大量見識。吳敬梓22歲時,父親去世,家族內部因為財產和權力而展開了激烈的爭斗。
經歷了這場變故,吳敬梓既無心做官,對虛偽的人際關系又深感厭惡,無意進取功名。安徽巡撫推薦他應博學鴻詞考試,他竟裝病不去。他不善持家,遇貧即施,家產賣盡,直至1754年53歲去世時,一直過著清貧的生活。
吳敬梓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詩歌、散文和史學研究著作。不過,確立他在中國文學史上的杰出地位的,是他創作的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這部小說大約用了他近20年時間,直到49歲時才完成。
《儒林外史》以寫實方法譏諷世態人心,雖然行文不乏對比、夸張甚至荒誕,而情節的展開又是冷靜、平實,極具分寸感的,不時穿插若干諧趣戲筆,從中引發的卻是酸澀與悲涼。周進受辱、范進中舉、馬二先生癡迷舉業的刻畫莫不如此。吳敬梓在諷刺藝術上最大的成就,就是塑造了嚴監生這個守財奴的典型。這也是《儒林外史》對世界文學的重要貢獻。這個集中了人類弱點同時又浸透了民族劣性的中國古典文學的獨特典型,完全能夠與莎士比亞的夏洛克、莫里哀的阿巴公、巴爾扎克的葛朗臺等舉世聞名的吝嗇鬼形象比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