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立體圖形”教學設計
3.講一講(教師有重點地進行講解)。師:各組同學分得對不對呢?為什么?(教師先揭示概念特征,接著出示球、圓柱、正方體、長方體等圖形,最后讓學生感知各種形狀的物體。
(1)球是圓乎乎的,它沒有平平的面,放在桌子上可以任意地到處滾動。
(學生先觀察黑板上球的圖形,然后用手摸一摸并滾一滾桌上的球,親自感知球的特性。)
(2)圓柱是直筒的,上下一樣粗,它的兩頭是圓圓的,平平的。如果躺在桌子上,它就能夠滾動,但是如果立在桌子上,它就不能自由滾動了。像這樣的物體,不管它是長的,還是短的;是粗的,還是細的,都叫圓柱。 (學生先看黑板上的圓柱圖形,然后用手摸一摸細長的圓柱,再摸一摸、比一比粗短的圓柱,發現它們也是上下一樣粗,兩頭也是平平的圓面。這樣,學生很自然地把原來分成兩類的圓柱擺放到一塊兒了。)
(3)正方體是四四方方的,是無法自由滾動的,它有6個平平的面而且每個面的大小都是一樣的。 (學生先觀察黑板上正方體圖形,再各自拿一個正方體摸一摸、看一看、滾一滾。)
(4)長方體是長長方方的,也是無法自由滾動的。同正方體一樣,它也有6個平平的面,但是,與正方體不同的是,這些面的大寸不是一樣的,有的長一些,有的短一些。 (學生先觀察黑板上的圖形,再摸一摸長方體形的物品。有的學生提出:長的長方體和扁的長方體是兩種形狀不同的圖形。教師通過要求學生把桌子上長方體物品翻轉放置,再對這兩種長方體進行比較,使學生認識到這兩種圖形的實質是相同的。)
(三)初步理解物體的本質特征
1. 比一比(引導學生邊操作、邊思考)。師:請同學們每個人分別拿出一個球、圓柱、長方體、正方體的物品,先各自在桌子上滾一滾,推一推,比較一下:在操作這些物體時有什么不同的感覺。再請每個小組派一名同學說一說你在操作時的感受。 (學生匯報:球和圓柱都能滾,并且球能隨意滾,圓柱必須躺著滾;而長方體、正方體不能滾,只能推著走。)
2.搭一搭(引導學生動手實踐)。師:現在請各個小組的同學用桌子上的物品來搭一種造型。請大家先想想搭什么,然后看看桌子上的物品中哪些可以做建筑材料,哪些不可以做建筑材料。請各小組的同學密切配合,共同完成這個任務。(學生在搭的過程中,應用了前面所學習的有關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特別的知識,擺出了火車、飛機、游樂園、兒童城堡等形態各異的造型。)
3.想一想(引導學生深人思考)。師:通過剛才的搭建,同學思考一下:為什么長方體、正方體搭起來方便,圓柱立著搭也比較方便,而球搭起來則很困難呢?(學生通過思考,進一步明確了長方體、正方體全部由平平的面構成,所以可以任意搭建,而且搭在一起比較牢固;圓柱有兩個平平的面,所以立起來也可以搭在一起;而球沒有平平的面,容易滾動,不便搭建,只能放在建筑物的上面。)
(四)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
1.看一看、數一數(引導學生進行辨別練習)。師:現在,請各個小組的同學進行以下兩個練習。
(1)看圖形。 (教師出示畫有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圖形的幻燈片,學生觀看幻燈片并說出圖形的名稱。). (2)數圖形。 (教師出示畫有各種圖形的幻燈片,學生觀看的同時,說出每種圖形的名稱及其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