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位置》教學反思
2、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是知識的載體,是師生教與學的中介,但只是提供了學生學習活動的基本材料,它需要每一個教師實踐、豐富、完善。教學中才發現,對于熟悉的生活場景,學生記憶起來比較簡單,
3、聯系生活,玩中學,學中樂,突破教學難點。
這節課的第一、第二個目標就是要學生學會用"前后”來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要學生體會出前后的意義以及它們的相對位置可以發生變化,它不是絕對的。前后位置的改變應該有兩層意思:1、是比較對象的不一樣。兔子在松鼠的后面,在烏龜的前面。2、是方向變化。在教學中我不是靠自己的講解來達到目的,而是調動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為學生創設了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把觀察和語言表達緊密結合,掌握以"誰"作標準來確定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引導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如,在學生發現大屏幕在教室前面后,提問“老師覺得在我后面,為什么?”學生自然發現位置方向不同,又問“要屏幕在老師前面怎么辦?”這時讓學生們指揮老師向后轉,讓學生在玩中學,樂中悟,在游戲中學會了知識,親身體驗了前后的相對性。
4、課堂是遺憾的美。
一年級的學生很小,掌握的知識還不多表達能力不太強,為完成教學進度,齊答太多。以后教學時要盡量減少齊答,齊答時有些同學會跟著喊,不太認真考慮問題。對于小孩子,從小就要培養有根有據地清清楚楚地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說完整的話。教學的評價手段也應多樣化,以鼓勵、贊揚為主。其實看似簡單的課,往往是我們教師站在了自己的角度去分析。俯下身去,換個角度你會發現要把原有的經驗轉化為較為規范的數學知識真不容易。我們教師只有不斷更新教學觀念,并將先進的教學理念轉化為教學行為,多學習,多鍛煉,才有可能真正走進新課程。
《認位置》教學反思
今天上了認位置這課,教學重難點都是:認識左右。
可以開始就問小朋友喜歡上數學課的請舉手,有的舉左手,有的則是舉得右手,現在想想就應該規定好統一舉哪只手,這樣就可以了解學生對于左右是否分清。之后就是找找身上還有像左右這樣一對一對的好朋友,學生都能說出一些,并能指出哪個是左邊的,哪個是右邊的。接下來的兒歌游戲:左手握拳頭,右手握拳頭;左邊拍拍手,右邊拍拍手;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通過這樣的練習先讓學生知道左右在哪邊。但在教學時,只顧形式了,沒有觀察學生是否都作對,也沒有反饋學生做的情況,所以可以開始就把這節課的重點給忽略了,學生有的根本還不清楚左和右。
之后出示課本的主題圖,直接問學生:小明和小紅的位置關系是怎樣的?學生被這一問題問到了,沒有多少學生會回答。之后就轉而問,看看小明在小紅的哪面呢?這樣的問題學生還是會回答的。在讓學生說說其他人或者事物的位置關系時,學生還是不太會說“誰在誰的左邊,誰在誰的右邊”,說的比較亂,而且在圖上的事物學生還是很難分辨清楚它們位置關系。但當找兩個學生說一說他們的位置關系時,學生都會說的很好,“我在誰的左邊,我在誰的右邊”這樣的句子用的也很好。
之后教學“上下、左右”位置關系,學生由于對圖的觀察能力還不夠,因此,只能說一些簡單的上下位置關系,對左右還是不能說明白,學生還是搞不清楚,真是愁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