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
發揮現代多媒體作用,設計了“小猴子過生日”的情景,以生動、有趣的動畫故事貫穿整節課,以便引起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思考、主動提出問題、自主探究的愿望,并使學生保持較高的學習興趣,使培養目標得以落實,能力得到發展。
2.引導學生經歷統計的全過程
教學時為使學生能經歷簡單的數據統計過程,獲得對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體驗。在教學中,我們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
a.看完第一段動畫片后,教師問:“聰聰的好朋友都是誰?它們各有幾只?”這時可能由于學生被生動、有趣的動畫片所吸引,沒有注意去數各種動物的只數,學生回答不上來。
b.教師放第二遍動畫,要求學生數仔細。看完后,教師問:“它們各有幾只,誰同時數出來了?”由于動畫中有三種動物,又是動態的,學生還是數不出來。這時,教師再適時的提出了第3個問題:“光靠數還不行,要用筆記一記,怎樣記才能又簡便又快地記出小動物的只數呢?”一下就能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教師可通過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交流匯報,教師可不作評價,目的是保護學生的自主發現的積極性,尊重學生自主的選擇,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意識。
c.放第三遍動畫,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下小動物的只數。學生會用自己喜歡的符號很快記下小動物的只數。教師通過集體訂正:在實物投影儀上出示同學記錄的方式;統計出每種動物各有幾只;填統計表;涂統計圖。這樣真正讓學生親自經歷了統計的過程。
d.讓學生根據收集到的信息自己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能力。
3.體驗“生活數學”,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我們設計了“小猴過生日”的學習情境,用一個故事,貫穿整節課,把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緊緊聯系起來。練習應用時,設計了讓同學幫聰聰選食品招待小客人,目的是讓學生從熟悉的事情出發進行統計活動,在活動中感受統計的必要性,從統計圖表中獲取信息,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統計意識。讓學生體驗“生活中的數學”,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4.初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設計了一個課外小調查:我們學校有許多樹,有幾種?各有幾棵?你們能用今天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嗎?目的是讓全體學生參與到實踐活動之中,既鞏固新知,又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專家評析
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是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思想。教學時,教師創造性使用教材,根據教學的需要,發揮多媒體教學作用,創設了“小猴過生日”的學習情境,以生動、有趣的動畫故事貫穿整節課,以便引起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思考、主動提出問題、自主探究的愿望,讓學生經歷了簡單的數據統計全過程,從而使學生對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有所體驗。教學中,教師把“統計”作為一種讓學生獲得體驗的活動,讓學生經歷統計的全過程,讓學生感到統計有必要,并注重了統計意識的培養。學生在本節課的整個學習活動中,積極、主動、投入,充分體現了教學的民主性,體現了培養學生積極探索、主動發現、自主構建知識的學習方式。教學中還時時處處突出統計知識的應用性,重視學習材料從學生的實際生活中提取,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的作用和價值,增加了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其數學應用意識,真正落實了素質教育。
執 教:山東省濟南市市中區勝利大街小學 孟 衛
指導與評析:山東省濟南市市中區教研室 董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