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數《6、7的認識》教學設計(通用4篇)
小學一數《6、7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1
教材簡析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教學(人教版)一年級上冊,是學生已經認識了0~5各數之后進行的,是一次數的擴展。教材中提供給學生數數的資源比較明顯、豐富,數椅子數、課桌數、數人數還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數。人數的內容為了有利于學生從圖抽象出數和發展6和7兩個數之間的關系,教材安排了主題圖——集合圈——點子圖——抽象出數——用小棒擺一擺。
學生分析
班上學生的學習能力及學習起點相差比較大,大部分學生在幼兒園甚至更小的時候,已經會數甚至會讀、寫20以內各數,有一部分學生能比較熟練的進行20以內數的加減,對6、7的認識早已不在話下,但學生對數概念的建立還是不完整的、比較膚淺的,如果隨機抽取一個數,讓學生數出相應的物體,相當一部分會有困難。還有在認識1~5的序數意義時,有一些不足,有一部分學生對幾和第幾的概念還是比較模糊。還有班上學生觀察能力比較弱,需注意培養。
目標預設
1、 體會6、7的基數含義。能夠正確地數出數量是6、7的物體的個數,會讀、會寫數字6、7。
2、 了解6和7在自然數中的排列順序,會比較0~7各數的大小,知道6、7的序數含義。
3、 通過用不同方法數數、拼擺、撥珠的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4、 結合數數、寫數的過程,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書寫習慣,向學生滲透環保教育和愛護小動物的教育。
教學重、難點
體會6、7的基數及序數含義。
教學準備
教具準備:主題圖、金魚圖、點子圖、直尺圖、計數器
學具準備:7個小圓片
教學流程
一、創設學習情境
師: 我們一起做一個拍手游戲 。(教師拍3下)你們剛才聽到老師拍了幾下?
生:老師拍了3下。(請三個小朋友回答,要求回答完整)
教師拍6下,生回答,出示課題6。教師拍7下,生回答,出示課題7。
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6和7。(出示完整課題:6和7)
二、6、7的基數含義
(我覺得教科書中主題圖提供數數的資源雖然比較豐富,但干擾相對比較大,本班學生觀察能力比較弱,需要逐步培養,再加上操作上的需要所以對教科書中的主題圖進行了修改,一條河;河里有5只小鴨,岸上有1只;草地上又6棵樹;天空飛著6只小鳥,樹上停著1只小鳥;草地上有7只蘑菇。)
1、觀察主題圖
出示主題圖
師:小朋友們,在這幅圖上你們發現了什么?它們的數量又是多少呢?看哪位小朋友能用最快的速度,準確的把它們的數量數出來。
(學生經過數數后,開始匯報,教師予以肯定)
師:你是按什么順序數的?
(生:從上到下,從里到外等等)
師:我們按這種順序邊數,邊把這些可愛的小動物請出了。(把河里的小鴨,空中的小鳥移到黑板上)
2、從集合圖抽象到點子圖
請小朋友說說,圖上的東西,你最喜歡哪個?
師:你喜歡的東西有多少呢?不用嘴告訴老師,而用小圓片來表示,你喜歡的東西有多少你就擺多少個小圓片。
學生擺完后匯報
(教師提問你擺了多少個小圓片?根據學生匯報的個數,教師繼續追加問題,你為什么擺這么多?)提問兩個學生
師:小朋友們猜一猜,他擺的是什么呢?
師: 6只小鴨,也可以表示6棵樹,都可以用6個小圓片表示,我們以后就把它記做“6”(板書:6)。7個小圓片可以表示7只小鳥,也可以表示7朵花,我們以后就把它記做“7”(板書:7)。
3、生活中的數
師:生活中哪些東西還可以用6表示呢?
學生觀察、回憶匯報
師:哪些東西可以用7表示呢?
學生觀察、回憶匯報
4、6、7的寫法
師:這么多東西可以用6、7表示,那你們會寫6、7嗎?在我們生活中有許多東西長得想6、7的形狀。你們想到了什么?說說看(哨子、鋤頭等)
教師示范,學生在書上描紅,每個數字描寫兩個。
三、6、7的順序
1、 出示計數器
師:我們在計數器上如何撥出“6”呢?6顆算珠再撥一顆是幾顆呢?
師:我們可以看出“6”舔上1就是“7”,“7”去掉1就是“6”。
2、 出示直尺圖(小黑板出示)
(對教科書上的直尺圖做出了修改,通過填空讓學生對7以內的數序有更深刻地體會,并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推理、猜測的空間,培養學生初步的推理能力和創新意識。)
師:1與3之間填幾?為什么填2?最后兩個應該填幾?
師:我們一起把這幾個數字讀一讀,倒過來會讀嗎?
師:1的后面是幾?像這樣的問題你們會提嗎?指明提問回答,同桌互提互答。
四、比較5、6、7的大小
出示點子圖(幻燈片出示)
師:這三幅點子圖分別用什么數字表示?你使用什么方法數出圖中的點數的?
師:從這三個數中任意選出兩個數比較它們的大小,用“>”“<”連接起來。
要求每個學生獨思考記錄,再小組合作,使自己的答案盡量完整。看哪一小組寫出的答案最多。(強調就從這三個數字中選擇)
要求學生寫在田字格上,提醒學生書寫要整潔、美觀
小組匯報,7>6、7>5、6>5、5<6、5<7、6<7
表揚寫的最完整的小組
(對教科書上的填空我做了修改,讓學生任意選數比較,可以給學生更大的學習思考空間,但一年級的學生思考能力畢竟有限,在這里我就選擇了讓學生借助同伴的力量這樣的小組學習形式,經過長時間學習,學生思考問題會逐漸全面起來,也可以培養學生小組合作的意識,感受小組合作的好處。)
五、6、7的序數意義
1、游戲
師:小朋友們現在我們一起來做個游戲,請7個小朋友上來。(如果對了,大家故障表揚他們;如果錯了,舉手告訴老師他們錯在哪里?)
第7位小朋友蹲下來,6個小朋友蹲下來,第6個小朋友到講臺桌上拿6支粉筆,后面7個小朋友把手舉起來……
(對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一節課上到這個時候已經比較疲憊了,這里穿插一個游戲,可以有效的調節學生的學習強度,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重新“活”起來,還可以讓學生很好地了解6、7的序數意義。)
2、出示金魚圖,學生看教科書第44頁
學生口頭回答
一共有幾個瓶子,左數第6瓶有幾條金魚,有6條金魚的是第幾瓶,第7瓶有幾條金魚。
師:像這樣的問題你會提嗎?指名提問,回答。同桌互問互答。
獎勵回答較好的學生。
完成教科書上的填空。
六、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了些什么知識?你對自己這節課的表現滿意嗎?
小學一數《6、7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2
教學內容:第一冊教科書第42頁6和7的數數和認數以及序數和書寫的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演示,使生體會6、7的基數含義。能夠正確地數出數量是6、7的物體的個數,會讀、會寫數字6、7。
2.使學生知道7以內數的數序,會比較7以內數的大小。
3、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獲得成功的體驗,并滲透講衛生、愛勞動、愛集體、與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4、通過學生觀察、操作、表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初步的數學交流意識。教學重點:學生能正確數出數量是6和7的物體的個數,會讀、會寫數字。體會6、7的基數及序數含義,會比較7以內數的大小。
教學難點:學生會正確書寫數字6,區別6、7的基數及序數含義。
教具準備:課件、小棒、數字卡片
學具準備:小棒、尺子、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引入,揭示課題。
師:小朋友們,你們已經認識了哪些數字娃娃了?(學生回答)
你們瞧, 這些數字娃娃還沒按順序排好隊就跑來見你們了。(課件出示)你們能幫他們排排隊嗎?(讓學生自主排隊,然后交流排法。交流時讓學生說出是按什么順序進行排列的,還可以怎樣排?)
(課件演示:又來了兩位數字娃娃6、7)
師:咦!他們是誰?大家愿意和他們成為好朋友嗎?今天我們就來認識6、7這兩位新朋友(揭示課題,板書)
(二)新授
1、教學數數
(1)(電腦出示教學主題圖:六位同學在教室打掃衛生的場面,讓學生觀察)
瞧,圖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生:小朋友正在認真地打掃衛生)
是啊,這幅圖上的小朋友正在認真地打掃衛生,我們小朋友也應該向他們一樣講衛生、愛集體、愛勞動,把自己的教室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你能做到嗎?
師:請再看這幅圖:在這幅圖中藏了好多數學知識,你能從這幅圖里找到數量是6和7的事物嗎?請同桌先找一找,然后說一說你是怎么找到的?比一比哪一桌小朋友找得多!
師:哪一桌小朋友愿意把你們的發現來告訴大家?
……(多叫幾個小朋友說說你是怎么發現的?或上來指一指)
師小結:小朋友觀察得真仔細,象這樣6張課桌、6個小朋友,我們都用數“6”來表示。象這樣7把凳子、7個人,我們都用數“7”來表示。
(2)、試用6 和7 說話
只要你細心觀察,你會發現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很多地方用到了6或7這兩個數字娃娃呢!你能從你的身邊找一找數量是6、7的事例嗎?四人小組找、說
生: ……
師:老師也找到了。瞧,前幾天神州六號飛船發射成功,這里就有一個6。還有老師手上拿著6根小棒。
(3)動手操作,體驗用數表示物體的樂趣。
下面我們一起來用小棒擺一擺好嗎?
先看老師用6根小棒擺,(課件演試)漂亮嗎?你也想不想擺一擺。請拿出7根小棒,看看哪位小朋友擺出的圖形最漂亮?
★學生擺好后,選有創意的展示,并及時的給予表揚和鼓勵,給學生一定的成就感。(用投影儀)
2、6和7的書寫
師:小朋友擺的圖形真漂亮,老師相信你們寫的數字也肯定漂漂亮亮的。想不想來寫一寫6、7呢?
先讓我們來仔細瞧瞧這兩位新朋友。(課件出示6、7)
(1)6像什么呀?7像什么?(6的字形像哨子,7的字形像鐮刀)
你覺得6和7怎樣寫比較漂亮?
(2)教師示范書寫: 6的寫法,下半圓要圓起來;(課件演示6)。生跟老師一起書空。
(3)學生在書上練習寫6、7。
3、教學數的順序
師:(出示斷尺圖)小朋友把6、7這兩個數字娃娃寫得這么好,他們可高興了,他們想跟你們玩捉迷藏的游戲,你們想不想玩?(課件出示尺)
瞧,現在尺子上一共有幾個數?從左讀起,哪六個數?從右讀呢?從右數,第六個數是幾?從左數,第六個數是幾?(為下面教學序數作鋪墊)那你知道數字娃娃6、7排在尺子哪里嗎?猜猜看。
猜得對嗎?讓你的好朋友尺子來告訴你吧!請拿出尺子,看看。
誰能看著大屏幕再來說說5、6、7的位置?
5的后面是誰?7的前面是誰?5的鄰居是誰?
尺子上的這些數字娃娃手拉手,都是我們的好朋友。誰能來讀一讀這些數字娃娃?
這些數字娃娃中,誰是老大,老二是誰,老三是誰?
剛才,老師不小心把桌上的數字卡片打亂了,你能幫老師排排好嗎?(課件出示)
1、2 3 5
2、7 5 4 ( ) ( )
3、5
4、 學習6和7的大小比較(課件出示)
師:下面你會比較這些數字娃娃的大小嗎?同桌說說 ○里該用什么符號。(指名說說為什么5〈6)
5○6 6○7 6○5 7○6
4○6 7○5 6○3 3○7
5、教學序數
a、師:小朋友們,你們聽說過小貓釣魚的故事嗎?小貓自從聽了媽媽的話后,做事就更認真了。瞧!他釣到了這么多可愛的小魚。
(課件出示7個裝有不同數目小魚的魚缸。)
請仔細觀察,一起數一數:一共有幾瓶魚?從左數,第一瓶里有幾條魚?第二瓶里有幾條魚?……
數得真不錯。我們來比賽好嗎?看誰數得又對又快,好嗎?請聽題:
(1) 從左向右看,第2瓶里有幾條魚?第6瓶里有幾條魚?第7瓶里有幾條魚? 第( )瓶里的魚最多?
(2) 從右向左看,第2瓶里有幾條魚?第4瓶里有幾條魚?第( )瓶里的魚最少?
(3) 有7條魚的魚缸排在哪里?
小朋友們真棒。還想不想來比賽。(做書上)比一比,誰填得快!
左數第6瓶有( )條魚,有6條魚的是第( )瓶,第7瓶有( )條魚。(讓生獨立做)
再看下面一題:(課件出示)
一共有( )瓶魚,從右數,第( )瓶有3條魚。
這兩個7表示的意思一樣嗎?
b、瞧,小能貓也來湊熱鬧了。(課件出示)
請把右邊的6只熊貓圈在一起,給第6只熊貓涂上顏色。在左數第7只熊貓的上面畫1個○。
c、瞧,小能貓給大家帶來了這多么小動物。(課件出示)看,誰數得快:
7、一共有( )個小動物。 從左起,小馬排第( ),小熊貓排第( ) 右起第4個小動物是( )
五、全課總結
今天這節課,你學得高興嗎?你學到了什么?
小學一數《6、7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3
有一次,我在上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小學數學實驗教材一年級上冊,“6、7的認識”中,通過“數”主體圖內的事物、點子圖逐步抽像出“6”和“7”,然后要求學生用小棒來擺一擺,深化對6、7的認識。開始,我認為他們只會從學具盒中拿出6、7根小棒,放在桌上。
課中,當學生拿出小棒表示“6”和“7”時,他們大腦中鮮活的奇思妙想讓我一次次驚嘆!
你們看:
1.用6根小棒擺出的圖形。
休 田 舊 心 目
2.用7根小棒擺出的圖形。
這就是6歲兒童的杰作!
低年級學生身上仍留有幼兒期的心理發展特點──對探索外界事物充滿了強烈好奇心。在這種好奇心的驅動下,常常會有與眾不同的新發現,并以一種興奮的情緒和執著的追求,投入到探索數學奧秘的學習活動之中。這種在活動之中涌動著的積極情緒和追求,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就是創新。為此,我們在課堂上要加倍呵護小學生的這種情感和態度,而不要認為這與數學無關,就不發展。應該讓小學生長久保持這種積極探索的心向,促使其創造性思維的形成。因此,培養創造能力必須從小抓起,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開發其創造力。
在低年級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呢?首先,要鼓勵學生說與眾不同的話,發表與眾不同的見解,誘發學生的奇思妙想,開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其次,要鼓勵學生敢想、敢說、敢問、敢做,促使學生在這一思維過程中打開思維的閘門,發揮其創新的潛能。第三,課上要多些允許,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充分展示學生的個性,營造創新的氛圍。第四,要延遲評價,多給學生留些思考的時間和探索的空間,已獲得更多的創造靈感。最后,要善于布置趣味作業,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積極思維。
總之,對于低年級學生的認識和活動,只要相對于個人的過去是新穎獨特的,具有突破性的,就是創新。教師要給予肯定,給予鼓勵。這是培養低年級學生創新意識的有效方式,更為以后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M·S·斯特娜夫人曾在《自然教育》一書中指出:“孩子豐富的想像力比擁有億萬家私都寶貴!”我深有同感!倘若我們不束縛兒童的思維,并對他們的創新意識給予正確的培養,不知明天以后的“明天”,他們會創造出什么?
小學一數《6、7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4
我在教學“6、7的認識”時,創設了很多情境,引導同學們親身經歷觀察、操作的活動過程,讓他們在活動中全面感受數概念的形成過程,建立起6、7的數概念。同時,在活動中感受學習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首先,我創設學習情境:拿出一面小鼓,請同學們聽鼓聲感知數數,用鼓掌來表示正確的個數。老師先敲5下,學生拍掌次數與它同樣多;再敲5下,讓學生拍掌次數比它多1下、2下。問:最后兩次 拍了幾下?這樣,全體學生都真正參與到活動中去,感受到了6、7這兩個數概念。
接下來,讓同桌合作,分別拿出6、7根小棒,在課桌上任意擺圖形,擺完后,用數字卡片標出用了幾根小棒。學生們都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來,跟同桌一起擺出了各種漂亮的圖案,有:花,向日葵,六邊形,七邊形,路等等。這項活動不僅讓學生從圖抽象到了數,還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創新思維,體會到了用數學的樂趣。
在區分基數和序數時,我首先請一組同學在講臺上站一排,從左右兩邊分別報數,請左起7位同學向前一步,第七位同學出列;再請從右起6名同學右手,第6名同學蹲下。再請每組的同學分別排一行,每位同學輪流象老師這樣指揮。這樣,在活動中,區分了幾和第幾的意義,突破了學習的難點。同時,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思考,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開放性和發散性。
這樣,一堂課下來,學生在觀察、操作的活動過程中,感受到了認識數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