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的認識導學案
金臺區大慶路小學數學課導學案
年級
六年級下冊
課題
數的認識
備課
教師
趙曉菊
執教
趙曉菊
備課
日期
.3.13
學習
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整數、分數、小數等概念的意義,溝通知識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2.通過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使學生在整理復習中形成知識網絡,掌握復習方法,提高綜合運用能力。
重點
難點 進一步理解整數、分數、小數等概念的意義,溝通聯系,形成知識網絡。
主 要 導 學 過 程
教學
環節
時間
分配 活動內容
導學策略與方法
備注
導
入
新
課
5分 同學們從今天開始,我們一起來對小學階段所學過的數學知識進行一個系統的整理和復習 讓學生明白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探
究
新
知 20分 1.觀察生活中的數 有整數、小數、有負數、有分數、還有百分數。 2.理解數的含義 1722表示詞典的頁數,是一個整數,8848.13m表示珠穆朗瑪峰的高度,是一個兩位小數,-25℃表示南極洲的年平均氣溫在0℃以下,很低,是一個負數, 表示把我市全年的天數看作5份,空氣質量達到良好的天數占其中的3份,40%表示羊毛含量占圍巾成分的40%,60%表示化纖含量占圍巾成分的60%,他們都是百分數。 那這些數之間又有什么聯系和區別呢?這節課我們就共同來復習小學階段學過的與數有關的基礎知識。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我們學過的數分類整理一下,想一想怎樣整理能既完整又清楚。 讓學生舉例說明這寫書的含義 首先讓學生對所學舊知進行一個整體回顧,從而能更好地對所學知識進行系統的歸納和整理。由于數在生活中應用廣泛,因此讓學生在一組生活信息中尋找熟悉的數,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數的含義。 有關數的基礎知識,學生是分段陸續學完的,還比較零散,不夠系統,通過整理、比較能溝通所學知識間的聯系和區別,從而形成知識網絡,便于靈活運用。
當
堂
檢
測 10分 我們先翻開數學書第77頁,同學們自己完成這一頁上面的做一做好嗎? ( )是正數, ( )是負數, ( )是自然數,( )是整數。 (1、2、3、4 )是正數,(-1、-2、-3、-4 )是負數,0、1、2、3、4)是自然數,0、1、2、3、4、-1、-2、-3、-4 )是整數。 師:同學們,你們做對了嗎?我們再來看這兩個點分別是、表示什么數呢?再看數軸。 左邊的是(-1.5), 右邊是(1.5) 師:那么它們又屬于什么數呢? 師:同學們,像這樣,我們可以在直線上表示正數、0和負數。同樣,任意一個數也都可以在直線上找到它對應的位置,那你們能在數軸上標出這些數的位置嗎? 練習 1、下面這些數里都有數字2,你們能說說各數中的“2”所表示的含義嗎? 23 0.52 2/3 203.7 2、判斷 (1)一頭野牛重1/4噸,可以寫成25%噸。 ( ) (2)小雨說大于2而小于6的數只有3、4、5。 ( ) 有關數的基礎知識,學生是分段陸續學完的,還比較零散,不夠系統,通過整理、比較能溝通所學知識間的聯系和區別,從而形成知識網絡,便于靈活運用。
小結
評價
3分 把課堂評價融合在所學知識中,讓學生既學會客觀地對自己進行評價,又進一步理解了數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