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曉》教學實錄與評析
師:利用工具書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
生:可以找老師幫忙。
師:是的,“學問學問,邊學邊問。”正好今天有這么多老師在場,小朋友可以大膽地去向他們請教。
生:也可以和同學討論。
師:對,同學之間互相討論,可以產生智慧的火花。
〖評析〗
學法指導要關于調動學生的個人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儲備,并在關鍵處點撥。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愉快的狀態下接受信息。
三、在想象中喚醒學生的思維
師:春天的早晨,鳥語花香,風雨過后,落花滿地。請小朋友們閉上眼睛,展開想象的翅膀,想想那是怎樣的一幅景象?
師:(旁白)那是一個春天的早晨,你躺在暖暖的被窩里,不知不覺天已經亮了,只聽到窗外到處是鳥兒的叫聲,鳥兒多么快樂!可是昨天夜里……(生做陶醉狀)
師:閉上眼睛的這會兒,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你還想到了什么?
生:我好像聽到小鳥們停在樹枝上互相打招呼:“你早!你早!”
生:我仿佛看到春風把花瓣兒撒在了水面上。
生:我真想變成一片花瓣兒,像小船兒一樣漂向遠方。
生:我仿佛聽到春雨沙沙地下著,看到柳樹的枝條上又抽出了一片新綠,桃花的花苞一下子脹大了。
師:是啊,這就是春的氣息,這就是春的腳步。《春曉》這首詩雖然只有短短四行,卻向我們展示了一幅美麗的風景畫,畫面上花紅柳綠、流水潺潺,活潑可愛的小鳥停在枝頭。讓我們再來美美的讀一讀。
〖評析〗
語文是有生命的,語文的生命需要融入主體參與下的不斷生成的語境和流動的語流之中。在這里,老師巧妙地運用“入情通文”,打通了“人”與“語言”的通道,學生入了情,就通了文,于是“情”與“文”就“接觸”,就“對話”了,“人”就獲得了“語言”,語言也獲得了“人”。
四、注重拓寬教學內容
師:春天這樣美好,有多少詩人曾經贊美過它呀!把你所知道的關于春天的詩朗誦給大家聽,好嗎?
生:“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師:春風真是一位魔術師。
生:“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師:“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是多么美妙的意境啊!
生:“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師:好一個和美的春天。
生:“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
師:春色真是無處不在啊!
〖評析〗
引進課外學習資源,充實和完善課堂學習內容。拓展是聯系中的拓展,延伸是明了基礎上的延伸。
五、注重讀寫結合
師:春天的美景如此令人陶醉,就讓我們以《春曉》為題把春天早晨的景象寫下來或畫下來吧!
(生有的寫話,有的畫畫,忙得不亦樂乎。)
師: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春天在小朋友們的筆下誕生了。讓我們一起欣賞。
生:(讀自己寫的內容)春天到了,春風媽媽出差回來了。小草樂得鉆出了土,桃花樂得笑紅了臉,柳樹樂得跳起了舞。小青蛙聞到春風媽媽溫暖的氣息,伸了一個懶腰,活動了一下身子,呱呱叫著:“媽媽,我整整睡了一個冬天,餓壞了,我要吃蟲子。”
生:(不甘落后地站起來朗讀)春風吹呀吹,小草偷偷地從地下鉆出來了,柳樹的枝條綠了,桃花的花瓣紅了。小朋友在陽光下奔跑著放風箏。周圍的一切都變了,變得那么生機勃勃。春天就這樣悄悄地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