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只鳥蛋》教學雜談
【湖北省黃石市市府路小學 魯 瓊】
〖如何創(chuàng)設情景才能讓學生“在情景中學習,體驗中提高”?〗
案例:
一年級:《兩只鳥蛋》情景體驗片段
第一步:教師出示兩只鳥蛋讓學生摸一摸,親身感受。
師:這么好的鳥蛋我們拿回去玩好嗎?(不好)小朋友們看鳥蛋好玩就拿回去了,媽媽看見了怎么說的?
第二步:學習重點句段,體會鳥媽媽的心情“焦急不安”。
師:焦急不安是什么意思?
你平時有什么“焦急不安”的感受?
誰能把鳥媽媽焦急不安的語氣讀出來?
從課堂記錄來看,此環(huán)節(jié)頗具匠心,但請看三位學科委員評議:
裴燕:
1、在這一環(huán)節(jié)訓練中,教師很注意設計情境,讓學生入情入境,學習就是一件快樂的事。
2、教師應對學生回答問題的指導,不應只想到讓學生體驗而忽視教學內(nèi)容的價值取向。
3、有很多學生并沒有把課文讀熟,更談不上讀得有感情。
賈全:
1、這一環(huán)節(jié)利用實物,處理很好,鳥蛋的觸摸無疑拉近了學生和小鳥、鳥蛋、鳥媽媽的距離。
2、教師注意了教學設計,有不少抓住學生眼睛的亮點,但學生對課文朗讀還是落實的不夠好,其實教師完全可以安排多種形式的讀。
盛小利:
1、教師從生活入手讓學生談談小鳥是怎樣來到這個世界上來的,讓學生摸摸鳥蛋,親身體驗,對學習這篇課文很有幫助。
2、對詞語教學教師做到了聯(lián)系平時生活中體會來理解詞語。如果在理解基礎上讓學生試著說一句話,是不是更能鞏固對這個詞語的理解呢?
評析:從以上評議中我們不難得出這樣的印象,一方面大家都認為情景創(chuàng)設非常有必要;另一方面又感覺有所欠缺與遺憾:一是重視了學生體驗但忽視了教學內(nèi)容的價值取向,二是學生能力沒有有效提高,比如沒有能落實朗讀訓練,沒有引導學生理解、運用詞語等。
【遼寧省本溪市平山區(qū)實驗二小 王秀云】
教師教書育人的職責在新課程中又是如何體現(xiàn)的呢?實踐證明,教師關(guān)注的德育目標,不再是以往的牽強說教,那么就讓新的理念支配下的課堂不僅是學科知識傳遞的殿堂,更是人性養(yǎng)育的殿堂。教學中教師積極關(guān)注和引導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各種道德表現(xiàn)和道德發(fā)展,從而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一種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這樣學科知識增長的過程同時也就成為人格的健全與發(fā)展的過程,伴隨著學科知識的獲得,學生變得越來越有愛心,越來越有同情心,越來越有責任感,越來越有教養(yǎng)。
例如:在學習一年的語文《兩只鳥蛋》一課中,教師調(diào)動學生在讀熟課文后,教師適時引導學生:“你們喜歡讀哪一小節(jié),就去讀讀哪一小節(jié),并說說為什么喜歡?”學生積極朗讀自己喜歡的小節(jié),學生在展示自己的朗讀水平時發(fā)表了各自的意見,有的同學說:“我喜歡第三小節(jié)──我小心地捧著鳥蛋,連忙走到樹邊,輕輕地把鳥蛋送還”。喜歡的原因是“我”送還鳥蛋時那小心翼翼的樣子,這時教師把握機會引導學生,“我”小心翼翼送還鳥蛋,能看出“我”是一個什么樣的孩子?一個簡單的發(fā)問,孩子們立刻轉(zhuǎn)向思考交流中,從而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懂得了要保護鳥類,愛護我們的大自然,愛護我們共同擁有的家園。因此教師的教學過程注重了以人的發(fā)展為本。承襲了好的傳統(tǒng)既教書又育人,同時教師還應像以往一樣加強對自身的修養(yǎng),不斷完善自己以一種人格的魅力去感召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