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只鳥蛋》教學雜談
學生們都陷入了沉思,一會兒竊竊私語起來,最后學生們爭先恐后地說:
“他可能把兩只鳥蛋藏在了衣服袋里,然后爬上樹,再把鳥蛋輕輕地放到鳥窩里。”
“鳥蛋放在衣袋里會碎的。”
“可以放在書包里背在肩上,然后再輕輕地放,這樣就安全了!”
“鳥窩不一定在樹杈上,也有在低低的草叢中的。所以小男孩見到的鳥窩不一定在這么高的樹上,說不定是在一棵小樹上,如果課文中的樹畫得低一點就好了。”
“同學們說得真好。大家為了能保護鳥蛋都展開了合理的想象。老師聽出來了,小朋友們都很關心兩只鳥蛋的命運。我先代表鳥媽媽謝謝大家,謝謝大家對鳥寶寶的關心。如果每個人都能這樣,鳥寶寶一定會生活得很好,很好!徐程航,你對大家的解釋滿意嗎?”他高興地點點頭。
課堂上的亮點,源于學生精彩的發言。傾聽能及時發現課堂生成,能使學生感受到關注。課堂上一次無意識地傾聽,往往能使教學得以升華,使教師真正意識到課堂上生機勃勃的一面應該是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教師的備課應該隨著學生的狀態而調整、改進,這樣的課堂才會有生命的活力。
【湖北省荊州市公安縣孱陵小學 胡 蓉】
多媒體能夠把抽象的概念、難以觀察清楚的現象、跨越時空的事物、不易實現的實驗通過動畫、錄像、投影的形式,使學生對事物得到深刻的感知和情感體驗,我們可以巧妙地運用多媒體攻破教學中的種種疑難。
《兩只鳥蛋》這首兒童敘事詩,任憑老師怎么“千呼萬喚”,也很難激起低年級學生對生命的理解與熱愛,而這時巧妙地運用多媒體進行情境教學,便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教這一課時,我讓學生自己操作小鳥破殼而出的多媒體課件。通過觀察,學生一下子就了解到小鳥是由鳥蛋孵出的,一個鳥蛋就是一個生命,就是一只小鳥。從而使學生幼小的心靈里萌生出對生命的珍愛、對小鳥的關愛、對大自然的熱愛。“我們要愛護鳥蛋!”、“不能破壞森林,不然小鳥就沒有家了”、“我們要保護環境”、“小鳥是我們的朋友!我們要愛護它。”當聽到學生在課堂中發出的心靈之聲時,這個難點已被巧妙地破解了。課堂教學質量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安徽省蕪湖市鏡湖小學 王 敏】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點,是評價教學效果的重要依據。課堂教學選擇什么樣的教學媒體都必須圍繞教學目標來確定。對于實現教學目標有幫助的媒體就一定要用。
例如:執教《兩只鳥蛋》時,為幫助學生理解“兩只鳥蛋就是兩只小鳥”這句話,教師播放了“鳥蛋孵化成小鳥”的錄像,使一年級的小學生一下子就了解了 “為什么要將兩只鳥蛋送還”的原因。不僅理解了句子,而且也達到了“保護鳥類”的教育目標。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縣管厝中心小學 李來妹】
想象是一切創造力的源泉,通過學生跳出插圖,想像心目中完美的圖畫應該是看樣的,說出來與別的同學分享,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讓他們從中體驗口語交際的快樂。
學習《兩只鳥蛋》時,啟發學生想像小男孩把目光投向高遠的藍天,他會看到什么?如學生答不出,可引導學生觀察課文插圖或再次觀察小鳥破殼而出的多媒體動畫,在此過程中,讓學生懂得人與自然應達到和諧,有感而發,言之有物,有比較而說,言之有序,有親身體驗,言之有理,這樣的說話訓練無處不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語言訓練在交流中得到發展,創新和創造力得到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