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雨鈴鐺》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利用“采花”的游戲,把本來單調乏味的識字鞏固練習變得妙趣橫生,學生練習得有滋有味,而且記憶牢固,通過領讀、組詞、造句,在記憶生字的基礎上拓展了知識的學習范圍,把知識教活了。)
三、熟讀詩歌,感悟意境
1、生字媽媽大家都認識了,我想你們再讀兒歌,一定會讀得非常好,你喜歡怎樣讀就怎樣讀。(孩子們個個投入到讀兒歌的高潮中,教室里書聲朗朗。)
2、誰來讀一讀這首詩?(指生讀。)他讀得怎么樣?(請學生評價)
3、師相機引導點撥:詩中寫的是大雨還是細雨?(細雨)“沙沙”是細雨灑在房檐上的聲音,該怎樣讀?(輕輕)“丁零當啷”是雨點從房檐上落下來的聲音,該怎樣讀?(稍微重一點)
4、誰能美美地讀一讀?(多個學生讀)
5、還可以讓學生請同桌或好朋友或小組的同學讀、男女生比賽讀、全班齊讀。多種形式讀兒歌。
6、誰能背一背?(生背兒歌)
7、兒歌中把什么比作小鈴鐺?為什么這樣比?教師引導:房檐上掛水珠,好像串串小鈴鐺。并拿實物鈴鐺與串串水珠對比,啟發孩子們理解:雨滴從房檐上落下來,形狀好像串串小鈴鐺,聲音“丁零當啷、丁零當啷”多么像清脆悅耳的鈴鐺聲呀!(體會作者把雨珠比作鈴鐺的貼切。)
8、多美的春雨,多美妙的雨聲。讓我們隨著樂曲美美地讀兒歌吧。一起用心去感悟春雨的美妙!(全班小朋友配樂朗誦詩歌。)
(設計意圖: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把閱讀的時間還給了學生,讓學生充分去讀,多種形式去讀,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體驗了語言文字的美,感悟了詩的意境,得到情感的熏陶。)
四、激發想像、拓展延伸
1、師:作者聽到雨聲像鈴鐺,把課文起名“雨鈴鐺”。我們都見過雨,聽到過雨聲。雨有暴風雨、雷陣雨、大雨、中雨、小雨、毛毛雨。雨聲也不同,有大有小,有急有緩。落在不同的地方聲音也不一樣。聽!(課件播放不同的雨聲,學生細心聆聽。)
2、師:你覺得雨聲還像什么?(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討論,選出代表匯報。);
3、師:詩中寫春雨在招呼小燕子快快回來蓋新房。請學生欣賞美麗的春景圖,想一想、說一說,春雨還在招呼誰?會和他說什么?(小組討論,匯報)
4、大家看,老師把你們的想象編成了兒歌,想聽嗎?
5、你能根據剛才的想象,繼續往下編兒歌嗎?(小組交流討論,匯報)
6、還有編好的同學課下說給同學聽,好嗎?還可以把你編的兒歌寫下來或畫一幅畫。
(設計意圖:從具體形象思維引發學生進行想象思維,其本身就具有創造性,教師正確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給學生一個創造思維的空間,使學生迸發出創造性思維的火花,不但培養了學生想象力,而且使學生獲得情感體驗,同時也對學生進行語言運用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