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音樂小學音樂合唱隊教案集
(2).共鳴——歌唱的時候,人體的喉腔、咽腔、鼻控、口腔、胸腔、頭腔(包括前額和 兩顴)都起著共鳴作用,由聲帶產生的基音p通過這些共鳴可以增大音量,改變音色,使演 唱不太費力而達到很好的效果。其中喉腔、咽腔和口腔都是可以靈活調節約。頭和身體的 姿勢也影響著共鳴。通過訓練,合唱隊員可以隨著不同的音量、音色要求,隨時把共鳴調 整到最佳狀態,這是一門相當復雜的藝術,很多聲樂藝術家畢生探索聲樂的奧秘。我們不可能要求每個合唱隊員都是歌唱家,但是一些基本知識還是應該掌握的。指揮在排練合唱 時應該結合一些基本技術要素來使其統一,以取得良好的合唱共鳴。
4、學唱《小事情》
(1)、第一、二聲部分別學唱譜。
(2)、第一、二聲部合唱歌譜。
(4)、鋼琴分別彈奏第一、二聲部,二聲部試著合唱歌譜。
第六次活動教案
一、教學內容
1、 介紹“輕、柔、美、高”原則
2、 合唱中不提倡“波動”
3、 發聲練習
4、 細排《小事情》
二、教學目的和要求
1、 通過學習讓學生明白合唱區別于獨唱,不適合使用波動,合唱講究的是共性而不是個性。
2、 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輕、柔、美、高”原則是高水準合唱隊必須具備的。
三、教學過程
1、介紹相關的理論知識
(1)、關于波動
波動是合唱的忌諱,盡可能不要使用,因為波動的幅度大小或波動太快都會破壞合唱的音響。合唱追求的是共性、統一,這種演唱形式有別于獨唱中極富個性化的演唱技巧的發揮。
(2)、合唱中需要把握的“輕、柔、美、高”原則
近年來在合唱藝術中,表現的傾向是“輕、柔、美、高”,即音量輕,音響柔和,音色美,共鳴位置高。采用積極的輕聲作為基本力度,在表現需要時才偶用強聲。用抒情性女高音的音色感覺作為統一的基礎 ,其他聲部與之靠攏,在取得共性的前提下發揮各聲部的表現特長。這種趨勢使合唱音色親切熱情,聲部之間融合,容易取得音準協和,高位置共鳴使低聲部不再笨拙,整個合唱節奏鮮明、靈巧而富于變化,從而擴大了刻畫音樂形象的能力,更便于深刻細膩地抒發感情。這體現了現代人審美標準的變化我們應該掌握這個動向,使合唱藝術更加科學化。
2、發聲練習
(1)、連音練習
(2)、跳音練習
(3)、齊唱連聲曲《a ma ni 》
3、排練《小事情》
(1)、二個聲部分別跟琴唱一遍歌譜.
(2)、鋼琴錯開一個聲部分別與另一聲部合練
(3)、二個聲部分別不加伴奏唱譜.
(4)、抽查部分同學的唱譜情況,給予及時的糾正.
(5)、布置各聲部長課后逐一檢查.
第七次活動教案
一、教學內容
1、初步了解合唱中的審美藝術體驗
2、了解合唱中要求統一的目的
3、注重頭聲訓練
4、分聲部練唱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
二、教學過程
1、向學生介紹合唱中的審美藝術體驗。當我們投身到合唱活動之中時應保持一種最興奮、最積極、最崇高的精神狀態,全神貫注、排除雜念,整個身心都化入音樂表現之中,這就是演唱時的審美藝術體驗。人們得以在其中陶冶情操“鑄造高尚” 的靈魂和錘煉健全的人格。當處于合唱狀態中時,人的整個精神狀態都是積極的,都是對藝術極富表現力的。
2、提出合唱統一的目的。合唱的統一要求是為了達到完美的藝術境界,在演唱中我們應盡量做到強而不炸,輕而不虛;高而不擠,低而不壓;快而不亂,慢而不斷;統一得越好,合唱隊的演唱水平就越高。讓我們在演唱實踐中把理論轉化為對作品的藝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