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上冊音樂全冊教案(蘇少版)
學生分組進行音樂表演創編,教師指導并可以參與其中。
可以分為:歌唱組、表演組、伴奏組等,由學生自由選擇小組。
3、進行音樂表演
學生都參與表演,教師也承擔一個角色
四、補充欣賞歌曲《孤獨的牧羊人》《雪絨花》
感受樂曲的情緒,了解演唱形式
五、自我評價
同學們這節課有什么收獲?
第二單元 《快樂恰恰恰》
第一課時 《快樂恰恰恰》
教學目標:
1、學習歌曲《木瓜恰恰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在學唱過程中感受快樂、熱情的情緒。
2、認一認二分音符唱兩拍,在“恰恰恰”處創編動作。
3、了解印度的相關文化。
教學重點:
掌握好歌曲《木瓜恰恰恰》的情感。
教學難點:
歌曲第9、10兩個樂句中連續切分音的演唱。
唱:《木瓜恰恰恰》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以前我們學過多種體裁的歌曲,今天我們在來學習一種新體裁的歌曲——叫賣歌。
二、新授:
1、叫賣歌:叫賣歌是民間風俗歌曲的一種,有的只有一句或半句旋律,有的甚至沒有旋律,只是吆喝以招徠顧客。它是在叫賣調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如我們經常聽到的有《賣湯圓》、《冰糖葫蘆》等。
今天,我們要學的歌曲是課本第24頁的《木瓜恰恰恰》。
2、學習歌譜:
1)學生聽老師范唱歌譜,
2)認識二分音符x- ,學生自己彈琴試唱樂譜,找出樂譜中的難點(第9、10樂句),讓我們一起讀讀它的節奏吧!
3)唱歌譜
4)師生接唱
3、學習歌詞
1)讀歌詞(恰恰恰是襯詞,不讀)
2)用第一樂句帶歌詞教方法。
3)學生自己學唱,在自己不會唱的地方做上記號。
4)學生跟隨老師唱,及時糾正演唱中的錯誤。
5)讓學生自己演唱一遍,在“恰恰恰”處創編動作。
三、了解印度的相關文化。
感受印度人們圍在水果灘邊,叫賣、選購、品嘗的熱鬧場面。
第二課時 《跳到我這里來》
教學目標
1、欣賞手風琴獨奏“馬刀舞”,讓學生感受熱烈、奔放的情緒;同時用圖形和顏色區別樂曲三個部分的相同與不同。
2、用歡快活潑的情緒正確地演唱歌曲《跳到我這里來》,并能投入到歌詞的創編活動中來。
3、讓學生在觀看動畫片段的過程中,正確模仿片中的動作,并學跳集體舞。
教學重點
在欣賞過程中,能夠區分樂曲三個部分的相同與不同,并將自己對三個部分的感受通過綜合性的音樂表現以及繪畫的方式展現出來。
教學難點
學生能夠積極參由于歌詞的創編,并投入到集體舞活動中去。
教學內容:
唱:《跳到我這里來》
聽:《馬刀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聽《賽馬舞》音樂進教室
2、問:這首樂曲的情緒怎樣?你仿佛看見了一個什么場面?
師:這是一首《馬刀舞》樂曲,它表現了居住在大草原上的蒙古人民,正在開展一場跑馬比賽的熱鬧場面。
二、欣賞《馬刀舞》
1、聽賞《馬刀舞》,聽時請注意,樂曲中有沒有相同的地方?
2、師:這首樂曲是蘇聯作曲家哈哈圖良于1942年創作的戰斗舞曲,今天老師請來了幾位蘇聯小舞蹈家給咱們表演(播放第二編);你們想不想和小舞蹈家一起表演?
三、學唱“跳到我這里來”
1、師:同學們,你們表演的真好!感受到歡快的氣氛了嗎?現在讓我們一起拍手為舞蹈的人們伴奏吧!
2、聽唱“跑到我這里來”
3、學生跟琴模唱歌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