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上冊音樂全冊教案(蘇少版)
律動《走走停停》
教學過程
一、音樂活動《休止符的煩惱》
1、熟悉音樂童話劇的對話語言,請同學們看一看誰和誰在對話?
2、我們也來學一學,請全班女同學模仿休止符說話,全班男生模仿小朋友問話。
3、請大家分組進行表演展示,每位同學都要參加,分別當“演員”、“評委”、“歌手”或“演奏家”,你們可以唱“學做解放軍”的歌,
二、律動《走走停停》
1、熟悉《走走停停》曲譜。
2、大家根據音樂用動作感受,請一位同學按照曲譜遇到休止符時敲敲,其他同學聽到鼓聲時停下,并在原地做一個動作。分組進行比賽,聽到鼓聲沒停的同學請他表演一個節(jié)目或回答一個音樂問題。
三、豎笛三音練習《小快板》
1、練習吐音。
2、根據《小快板》樂曲進行練習吐音,每個音都要吐奏。
3、教師示范演奏。
4、進行1—8小節(jié)與9—16小節(jié)之間在表演上的區(qū)別。
5、注意前八小節(jié)要奏得干凈、流暢,后八小節(jié)要奏得連貫富有歌唱性。
四、小結
第六單元《牧笛聲聲》
教學目標
1、能自主參與到各項音樂活動中,知道音樂來源于生活,感受牧歌和草原民歌的基本特點,并嘗試用不同的方式表現牧歌和草原民歌的特色與美。
2、背唱《牧童之歌》,能自主地處理歌曲《牧羊女》。欣賞、辨別歌曲的演唱形式:獨唱與齊唱。
3、鍛煉即興表演的能力,用舒展的歌聲、肢體動作來表達內心的感受。
教學思路
通 過演唱、欣賞、律動等音樂活動讓學生感受山野、草原的音樂風格、了解牧童、牧民的生活風情,激發(fā)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熱愛勞動的人文情感。演唱與欣賞 新疆民歌《牧童之歌》和外國歌曲《牧羊女》《牧場上的家》進一步拓寬學生的藝術視野,讓孩子們在創(chuàng)造表演中感悟音樂文化的多樣與溝通。編故事、創(chuàng)節(jié)奏、學 舞蹈是發(fā)展性的綜合創(chuàng)造活動。
教學內容
唱:《牧童之歌》《牧羊女》
聽:《牧童短笛》《牧場上的家》《草原上升起不落的
太陽》《草原贊歌》
動:《學跳蒙古舞》《用打擊樂為歌曲伴奏》
教學重點
感受牧歌和草原民歌的基本特點,在創(chuàng)造表演中感悟音樂文化的多樣與溝通。
教學難點
背唱《牧童之歌 》,能自主地處理歌曲《牧羊女》。
第一課時 《牧童之歌》
教學目標
1、演唱《牧童之歌》與欣賞《牧童短笛》,了解不同地域的牧童的生活,感受不同的音樂風格。
2、能用不同的方式參與到音樂活動中,并能客觀地評價自己與他人的表現活動。
教學難點
1、《牧童之歌》中的連續(xù)的附點的演唱。
2、聽《牧童短笛》第一段,在每樂句的長音處用動作或打擊樂參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感受新疆音樂
1、談話導入:(聽“達阪城姑娘”音樂跳進教室)
師:同學們,進教室時播放的歌曲是哪一個民族?能否向大家介紹你所了解的新疆?
2、圖片展示,進一步感受新疆民俗文化。
師:讓我們一起誰者美妙的音樂走進新疆!
3、探索手鼓的打法
(師輕輕地敲響手鼓,提問)這是什么樂器?
師:手鼓是新疆人民唱歌、跳舞時最長用的伴奏樂器,誰會打手 鼓?(小組交流手鼓的打法,每組派代表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