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音樂第三冊全冊教案
3 師范唱,學生跟唱。
4 學會歌曲后,鼓勵學生獨立演唱此歌曲,并請同學們結伴為大家表演。
五 小結
第2課時
教學過程:
一 組織教學
師生問候
二復習舊歌
《中秋節》 《爺爺為我打月餅》
三 學唱新個歌
1 先于《爺爺為我打月餅》進行對比,讓學生談談感受。
2 邊聽邊隨音樂的節拍左右擺動,感受抒情而流暢的歌曲韻律
3 模仿老師的樣子邊朗讀歌詞邊做第一拍拍腿,第二、三拍拍手的律動。
4 在聽唱歌曲的過程中讓學生自由的做動作幫助記憶歌詞,體驗和感受歌曲的美感。
四 配樂詩朗誦
1 把配樂詩朗誦的的內容編個故事講述給學生,讓學生帶著一種幻想朗讀《月姥姥》,培養學生朗讀的語感。
五 練習
1 老師與學生合作游戲
2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己舉出語音與節奏長短相關的話。
3 分聲部做一做書上的兩個聲部有節奏的聲勢練習,注意小聲說,能相互傾聽。
六 小結
七、課后反思:
第二課《唱唱、跳跳》
第二課《唱唱、跳跳》
課題:唱唱、跳跳
教學目標一:培養學生對五聲音階的相對音高概念,能打著手號唱準五個音組成的歌曲。
教學目標二:通過暢游和欣賞等音樂活動,使學生在唱唱跳跳的音樂活動中,用體態動作感受和表現活潑愉快的音樂情緒,對音樂的高低、強弱變化等規律做出真確的反應。
教學目標三:進一步培養人際交往的能力,珍惜同學之間友誼,培養熱愛同學的感情。
教學重點:通過這節課內容的學習,讓學生在輕松活潑的音樂體驗中,感受和表達“唱唱、跳跳”的愉快心情,培養學生相互合作的能力,進一步建立自信心。
教學難點:五聲調式的音準的解決。
教具準備:卡片、頭飾、小樂器、電子琴、錄音機
課時安排:二課時
第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組織教學
師生問候
二 導入
1 用卡片導入,學會手號的打法,以及唱準唱名,可用老師唱唱名,學生邊打手號邊模唱。
2 用游戲的方法幫助音高的聽辯和模唱。
3 結合《五聲歌》的內容,老師打手號讓學生根據手號視唱唱名,逐句模唱。
三 學唱《五聲歌》
生以聽唱法學會這首歌
四 學唱《我們都是好朋友》
1用聽唱法邊唱邊拍打節奏。
2 歌曲學會后,坐位前后左右自由組合,邊唱邊互相拍拍手,拉手,揮手進行律動。
3 進行暢游活動。
五 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 組織教學
師生問候
二 圖片導入
把《哇哈哈》歌曲當背景音樂,讓同學們看圖說說新疆人有什么特點。結合畫畫設計新疆帽,讓同學們相互合作,動手用手折新疆帽。
三 學習新歌
1 用聽唱法學會此歌
2 讓有新疆舞舞蹈動作經驗的同學來設計表演動作,全班同學跟著模仿。并把大家認為折的最好的新疆帽獎給動作設計的同學戴,邊歌邊舞。
3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表演的方式。如:歌唱、舞蹈、拍節奏伴奏、選擇打擊樂器伴奏。
四 欣賞小提琴獨奏曲《會跳舞的洋娃娃》
1 欣賞完后,自由探索,啟發學生從生活中尋找穩定、均勻的強弱和強弱弱節拍規律,讓大家想一想、議一議、學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