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音樂第二單元友鄰多佳音教案
三、走進亞洲音樂
1、導入
師:“不同的國家給我們帶來了不同的人文風情,更奇妙的是他們將給我們帶來不同的音樂享受,讓我們一起來感受吧!”
2、新歌教學 《故鄉戀情》
1)請學生聆聽《故鄉戀情》,思考:音樂給你帶來了什么樣的感受?
2)出示樂譜第一部分。提問:這部分有幾個樂句?并跟琴用“lu”哼唱。
3)用琴指導每句的弱起。
4)在讀歌詞與唱歌詞中感受這一段在節奏、音程、旋律、力度、情緒五方面的特點。
5)教師范唱第二段,感受與第一段在五個方面的不同處,并用卡片作對比出示出來。
6)學生完整唱第一、二段,情緒不段升華,但意猶未盡,教師范唱第三樂段,總結樂曲的結構形式為:a—b-a形式,復習d.c 和 fine記號。
7)用輕快與依戀地感情完整地演唱歌曲,糾正升5和升4的音高。
3、拓展歌曲
1)學生唱歌曲a段,教師在每句結束處唱回聲。
2)師生互換,學生長回聲,教師指揮提示。
3)請學生用身邊的打擊樂(圓舞板、沙球)為歌曲伴奏,聽一聽哪種節奏最合適。
4)教師示范:回聲用沙球、樂句用圓舞板。
5)和學生一起用打擊樂表現,并加入身體語言(扭胯)
4、欣賞、表現《我的小花園》
1)多媒體欣賞《佳美蘭》,教師介紹何為佳美蘭。
這個詞是爪哇語,原意為“用手操作”、“敲擊”。現在即指以打擊樂器為主的樂隊,也指由它演奏的音樂。
2)復聽音樂,思考:你對作品中哪幾樣樂器的音色有印象?教師出示若干打擊樂器,找出類似的音色。
3)學生用找出的打擊樂試奏主要旋律,體驗印尼人民節日的快樂。
4)教師范唱另一首印尼民歌《我的小花園》,體驗歌曲的情緒:活潑、優美地。
5)用視唱法學唱歌曲主旋律。
6)打擊樂演奏主要節奏:ox x ,重點解決弱起。
7)師生接口唱樂句,熟悉旋律。
8)請學生選擇樂器為歌曲伴奏。(一人分奏一個音)
9)(機動)欣賞具有代表性的歌曲《寶貝》、《梭羅河》。
四、教師總結本課,結束教學。
音樂無國界。這節課,我們又來到了美麗的亞洲國家泰國、印尼,領略了那里的迷人風光,并演唱了他們富有民族特色的歌曲,希望同學們課后能找一找更多亞洲國家的歌曲,唱響我們亞洲人自己的歌。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學唱《哈羅!哈羅!》
欣賞《腳鈴舞曲》
露一手:制作腳鈴,隨音樂舞蹈。
教學目標:
1、 用輕快、活潑的聲音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熱烈歡快的情緒。
2、 能用自制的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表現馬來西亞人民在節日里載歌載舞的歡樂場面。
3、 了解馬來西亞和孟加拉國的音樂特點,感受兩國的美麗風光和風土人情。對比欣賞兩國的音樂風格。
教學準備:多媒體、鋼琴、自制打擊樂、自制腳鈴。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
師:上節課我們去領略了日本、朝鮮、泰國和印尼的風情畫卷,這節課我們繼續進行我們的旅程。今天老師帶大家去認識我們另外兩個鄰邦國家——馬來西亞和孟加拉國。
三、走進馬來西亞
1、師:首先,讓我們先到馬來西亞看看。(多媒體播放馬來西亞的美麗風光和風土人情)師簡介。
師介紹馬來西亞的音樂。
2、欣賞歌曲《哈羅,哈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