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追蹤觀察記錄
2、時時關注,轉移注意力。
王其森常常在老師不經意的時候,發現他又吃手了,所以,我時刻都在關注他,每當我發現他吃手了,就想很多的辦法來轉移他的注意力。如在上課時發現他吃手了,我就用眼神提醒他,或讓他做到我的身邊,拉拉他的小手,在活動時,我鼓勵他積極參與活動,讓他在專心的活動中忘記“吃手了”。睡覺時,我就坐到他的身邊拍拍他的背,讓他很快入睡,這樣也能監督他在睡覺的時候不吸手。
四、啟示:
隨著時間的流逝,王其森吃手的毛病慢慢的改正了,看到他一天天在進步,看到家長眼里流露出信任的目光,我的心里感到了無限的欣慰。其實,在教育上,老師只要能做個有心人,關注每一位幼兒,我想,再難教的孩子也會教得好的。
年11月:
一、情況描述:
王其森小朋友經過一段時間的教育,終于初見成效,開始慢慢地改變他不說話的性格,變的活潑開朗起來,吸手指的現象越來越少了,并逐步把注意力轉移到同伴和游戲活動中來了。在白天的活動中,王其森的表現一直很穩定,也可以看得出來,他開始懂得感受游戲的樂趣并流露出開心、快樂的神情,可是每到下午4點鐘左右,(也許王其森估計到這個時候媽媽大概要來了,)總是喜歡一個人站到門口,要不就一不留神跑出門外去找媽媽叫他進來或抱他進來都不愿意,非要站在門口,讓老師們感到很無奈也很擔心……。
二、成因分析:
針對王其森這種情況,我和其他的老師共同探討,和他的父母進行多次的溝通交流,找出原因,由于在幼兒園呆了一天了,時間很長了,這個時候的王其森開始想起他的爸爸媽媽和爺爺了,怯弱的情感又開始表現出來了。
三、教育策略:
1、抓住孩子的興趣點,以興趣點為突破口轉移幼兒的情感。
我發現每次當王其森站在門口等媽媽時,他對班上開展的體育活動一點都不感興趣,所以我針對我班上的幼兒在排隊下樓活動時總喜歡搶著排第一的情況,我讓王其森來當第一個,這一招還真靈,他再也不到門口等媽媽了,而是把注意力轉移到我這邊來了。在活動中,我發現他最喜歡玩粘球了,可由于數量有限,他好幾次都玩不到粘球,因此在活動中,他就提不起興趣了,一個人悶悶不樂的站到旁邊,眼睛盯著幼兒園的大門口,等待著爸爸媽媽。看到這種情景,我和其他小朋友商量了一下,拿來一副粘球和他一塊玩,這下他可高興了,和我一起玩得不亦樂乎!
就這樣,每天當我發現他想回家的時候,我就及時地抓住了他最感興趣的事物來轉移他的視線,慢慢地,他也能和其他幼兒一樣,體驗到活動的樂趣,很投入的參加到體育活動中去了。
2、家園緊密配合,減少孩子長時間等待家長的現象。
為了避免王其森焦急等待的情緒,我與他的父母商量,讓他們盡量能早一點來接幼兒,能讓他在玩活動時的高興情緒能繼續保持下去,不要讓他感到孤獨和焦慮。
三、 啟示:
通過對王其森的引導教育使我更深刻地認識到:只要抓住了孩子的興趣,以孩子的興趣點做為突破口,就會發現其實每個孩子都是那么的聽話、那么的可愛,那么的優秀!作為幼兒教師的我們更要做一個善于觀察的有心人,去善于發現每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和興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