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追蹤觀察記錄
年12月:
一、情況描述:
王其森的性格轉變了,變得活潑開朗了,但他的交往能力和表現能力還較差。集體活動時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和建議,不敢在眾人面前大膽表現自己。在游戲時不愿意當領導者,總愛躲在別人的后面,聽從他人的安排。面對困難時害怕、退縮,懼怕嘗試新事物、新活動,包括未玩過的玩具、游戲。在活動總選擇比較容易的項目,逃避有一定難度或挑戰性的活動,等等。
二、成因分析:
原來王其森的爸爸媽媽工作忙很少照顧他,他長期跟著爺爺,老人對他過度照顧,過分保護,實際上剝奪了他鍛煉的機會,使孩子缺乏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缺乏活動能力,游戲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會與別人交往,事事依賴他人,遇到困難不知所措,更易遭受挫折、失敗。
三、教育策略:
1、善于發現孩子的獨特之處,放手培養,幫助孩子學會競爭。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地方,孩子在自己喜歡的領域里活動時是非常投入的、非常自信的。老師要為孩子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與條件,幫助孩子在某個領域的競爭中獲得成功,使孩子建立自信心,從而促進其他方面的學習。另外,放手讓孩子進行各種活動,讓他們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可以從自己的身上而不僅僅是從別人的贊賞中獲得自信。如:在區域活動中,我發現他畫完一幅畫的時候,我不失時機的表揚他,每當他得到表揚時,他總會流露出一股很自豪的神情。慢慢地,其他的小朋友也對他刮目相看了,也喜歡和他一塊玩了。
2、鼓勵教育孩子向困難挑戰,讓孩子享受戰勝困難后的喜悅。
孩子總是希望受到大人的夸贊。、我利用這種心理特點,無論王其森做什么事,善于對他的點滴進步和成功給予贊賞和鼓勵,同時,還充分利用各種途徑,給予更多的愛和幫助,使孩子多獲得成功,使他們積累積極的情感體驗。
2、正確評價孩子。
如果孩子從老師那里常常得到贊許、表揚和肯定,他就會認為自己是一個有能力的人,其行為則表現為積極、果敢,而且情緒穩定,有很強的自信心。相反,如果老師對孩子的評價時否定的,孩子的行為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訓斥,他便感到自己是一個無能的人,行為變得無所適從,畏縮膽小,懷疑自己,否定自己,依賴性強,缺乏自信。因此,多以積極的、肯定的態度來對待王其森,對他有進步的行為表示肯定,并讓家長對他的好的行為也及時的給予肯定和表揚。現在,我開始發現他的眼神里漸漸沒有以前那種畏縮的神情了,他和小朋友在一起玩時的笑聲也越來越響亮了。
四、啟示:
當我看到王其森這幾個月以來的進步,我越來越感覺到: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應著手于沒位幼兒的特點,努力尋求多種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才能使幼兒健康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