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好每一所學校 教好每一個學生—關于制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32條建議
13.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對擴大教育資源、促進教育改革發展的積極作用。推進家長的有效參與;以社區或共建單位為平臺,整合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資源;鼓勵社會機構以各種不同方式參與到學校改革和發展中來;建立中小學社會實踐基地,規定一些主要社會部門的教育職責;發揚整個社會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表彰對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社會人士。
14.重視教育研究,促進教育決策的民主化和科學化,建立教育改革發展的專業支持系統。鼓勵高等師范院校和科研機構的專家到基礎教育第一線,與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相結合,密切理論研究和教育實踐之間的聯系,在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充分發揮各教育社團和專業學會在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中的專業引領和先導作用。
15.積極倡導和有效推進義務教育九年一貫學制。義務教育階段是一個整體。建立義務教育九年一貫制有利于統籌課程安排,同時可以避免小學升初中的擇校壓力,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九年一貫制學校可以同校一貫,也可以異校一貫或多校一貫。九年一貫可以五四分段,也可以六三分段。農村初中可以采取多種辦學形式,以適應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16.優化教育結構,打破普教與職教的藩籬,促進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的融通,將當前教育與未來就業聯系起來。加強各級各類教育之間銜接、滲透、融合,克服“非普即職”的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推動普通教育職業化和職業教育普通化,鼓勵綜合高中、特色高中的建設。積極搭建普通高中、綜合高中、職業高中、中專技校之間互通的“立交橋”,包括建立學分制并互相承認學分等。非義務教育階段可以建立彈性學習制度,使更多的人有學習機會,并為離開學校的人返校繼續學習、終身學習開辟途徑。
17.振興高中教育工程。改變多年來國家對高中教育關注程度及政策指導相對薄弱,出現高等教育和義務教育兩端凸起、高中教育中部凹陷的狀況。高中階段是一個人從未成年向成年轉折的階段,是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也是知識和能力發展的關鍵期,對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至關重要。高中教育不僅要為高等院校輸送優秀生源,而且要為社會直接培養大批合格的勞動者,因此,高中教育處于承上啟下的關鍵位置,具有獨特的重要性和價值。高中取消文理分科,實行學分制,指導學生根據興趣和能力選學課程;在實施過程中要堅持穩步推進的原則。
18.處理好大眾教育與精英教育的關系。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是實現教育公平、進而實現社會公平的基礎。我國城鄉之間、地域之間、學校之間差別很大,實現教育均衡是一個長期的漸進過程,應分地區、分階段提出要求。均衡發展不等于平均發展,不能千校一面,更不能削峰填谷。要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幫助薄弱校盡快改變面貌。要處理好普及與提高、大眾教育與精英教育的關系,促進二者的協調發展。創新型拔尖人才的培養事關創新型國家建設的大計,是確保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舉措。為了在國際競爭中占據領先地位,發達國家,如美國、英國、日本,包括韓國、俄羅斯等都非常重視創新型拔尖人才的早期培養,列入國家發展戰略,通過立法或國家規劃的形式推行。從我國現行的教育體制看,在實踐和理論上都存在嚴重缺位,必須引起高度重視。要實行對特殊才能學生破格錄取的制度。開辟特殊才能學生進入高等學校深造的綠色通道,建立學生申請、學校和相關專業專家推薦、高等學校測評、社會監督的招生錄取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