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好每一所學校 教好每一個學生—關于制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32條建議
25.建立國家基礎教育質量標準體系和評估監測體系。根據國家課程標準制定國家基礎教育質量標準,通過專業監測機構,定期對全國中小學生進行抽樣檢測,監測我國基礎教育的質量。建立學業質量評估、分析與反饋系統,實行年度報告制度。
26.促進家校合作,重視家庭教育,規范家教市場和家教產業。當前傳播家庭教育的團體與個人魚龍混雜、泥沙俱下,多以營利為目的,傳播不科學的教育理念與知識,誤導家長并干擾了教育秩序,對應試教育推波助瀾。要制定《家長教育指導綱要》;師范院校增設家政系、家庭教育專業和家政教育課程;建立家教準入機制。社區和學校成立家長學校,向家長傳播現代教育新理念,吸引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活動。
五、關于中小學師資隊伍建設的建議
27.實施“促進教育家成長工程”,發揮教師在深化課程教學改革中的關鍵作用。進一步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待遇,增強教師職業的競爭力;開辟多種渠道和創建多種條件,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培養懂得教育規律和掌握教育藝術的教育家;全面踐行“教育家辦學”理念,全心全意依靠教師;明確教師的定位———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國家工作人員。
28.完善師范生免費政策,高標準選拔優秀學生報考師范院校。教師需要綜合素質。按照《教師專業標準》,錄取免費師范生時,除了考試成績外,增加面試,以減少書面考試成績好、其他方面不適合做教師的情況。以更加嚴格的標準選拔優秀學生進入師范,從源頭上進一步提高師范生質量。鼓勵地方招收免費師范生。
29.建立統一的國家教師教育課程體系。加強師范院校課程建設,特別重視教育教學技能、教師行為規范的訓練和師德的培養;師范院校的教育技能訓練不得少于教學總課時的20%,教育實習時間不得少于半年;教育學科和心理學科的教學要理論聯系實際,增強針對性和實際操作訓練。
30.建立國家教師資格認證機構,嚴把教師入口關。實行每5年一次教師資格認證,按類別進行;打破教師資格證書終身制,堅持標準一致、程序公平、全面考核。
31.國家統一制定省級教師培訓機構資質標準。建立培訓機構資質認證和定期考核制度,同時建立培訓師資資格認證制度,以確保培訓師資的質量和水平。加強省與地級教師培訓機構建設,賦予省級教育學院學位授予權,允許承擔在職教育碩士培養和招收在職研究生。要特別重視農村教師的培訓,開展城鄉教師手拉手活動,建立城鄉學校教師對口支援培訓活動。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和遠程教育的作用。促進大學與農村中小學校建立緊密的合作伙伴關系,以研訓結合實現共同發展,良性互動。
32.建立和完善國家級教師表彰獎勵制度。對有重大貢獻的教育工作者,授予“國家功勛教師”或“人民教育家”稱號,享受國家特殊津貼,并舉辦國家級高層次的表彰會、研討會,幫助他們總結提高。加大對教育系統英雄模范人物的多媒體、長期化、立體化、系統化宣傳力度。要發揮教育系統書報刊、影視、戲劇和網絡的優勢,像宣傳科學家和勞動模范那樣宣傳教育家。
(節選自《中國教育學刊》(京).5)
教學研究
消解評課“多元沖突”
朱紅霞 朱國忠
培養年輕教師的校本研修,一般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導師制,一幫一。另一種是團隊制,眾幫一,多對一,團隊關于課堂教學的評價、建議自然呈多元化傾向,年輕教師可吸收的營養也比較全面。第二種基于合作的校本研修方式看起來比第一種更具優越性。但多元化中出現的教育觀念、教學策略等方面的沖突,常常令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新教師,遭遇“百花紛亂難釀蜜”的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