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好每一所學校 教好每一個學生—關于制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的32條建議
李冬梅說,在英國的時候,曾經追問吳比在英國讀小學的一天是怎么度過的?小吳比說:“英國的小學一天9節(jié)課,每節(jié)課35分鐘,也不輕松,但學校安排了大量體育運動和藝術課程的時間,有很多音樂、美術課程供學生自選,課后作業(yè)不多!眳潜饶赣H還對我們談道:“西方學校的基礎教育內容,除了我們通常所理解的知識外,有很大比例是情感教育、美學教育和藝術教育,而這些是一個孩子在形成健全人格的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同時它們恰好是中國式教育所缺失的!
李冬梅認為,在西方教育的理念中,教育就是把一個人內在的天賦引導出來。在美國,青少年學生三分之一的課程是在博物館上的,天文館和圖書館也都是他們學習的好去處。參與引導、并喚醒學生的自我潛力,可以說是西方教育的精髓。
李冬梅指出,伊頓公學的教育制度完全建立在對孩子心智的體會和啟發(fā)上。在那里,看不到中國學生每天扛在肩上的幾十公斤重的書包,沒有剛入學就用快、中、慢班劃出的等級。伊頓公學的教育方式是:尊重和理解孩子的不同個性和才能,循循善誘地疏導和幫助,挖掘孩子可能有的潛力,幫助孩子確定未來的學科以及發(fā)展的方向。
國外的頂級中學,在選拔學生的時候一般需要進行面試和筆試。筆試內容比較淺,不會涉及太多要背誦的知識;只要英文閱讀理解能力強,絕大部分學生可以輕松通過。而面試過程,考察的是學生的應變能力和心理素質。從吳比的親身經歷來看,良好的英語表達能力、沉著而自信的談吐、以及較強的橫向思維能力,是他獲勝的法寶。
(原載于《羊城晚報》.8.11)
教育反思
反季節(jié)兒童
鄭淵潔
昨天去北京一家農藝場所,見到了生長在溫室大棚里的反季節(jié)蔬菜。春天的茄子,冬天的西紅柿,秋天的香椿……這些蔬菜在無土的環(huán)境下憑空瘋長,享受填鴨式滴灌,全然不顧大自然的規(guī)律,在人的意志操縱下為所欲為,只為比順其自然的同類賣個好價錢。反季節(jié)蔬菜由于其逆反規(guī)律,盡管外表鮮亮,味同嚼蠟。反季節(jié)蔬菜的誕生源于有市場需求。反季節(jié)兒童的大量產生也會有市場需求嗎?
何謂反季節(jié)兒童?該玩的時候沒時間玩,學習各種本應該幾年后才該學的東西。在童年做少年的事,在少年做青年的事,違背自然規(guī)律,揠苗助長。學前班是培養(yǎng)反季節(jié)兒童的集中營。兒童反季節(jié),導致國家反季節(jié)。我在《皮皮魯總動員》里說過:一個國家的孩子如果說大人話辦大人事,這個國家的大人準說孩子話辦孩子事。修改孫中山的一句話:自然規(guī)律,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雜文月刊》xx年第7期)
作業(yè)“限時”不等于課業(yè)“減負”
鐘一葦
剛剛施行的《江蘇省學生體質健康促進條例》規(guī)定:小學生每天在校集中學習時間不得超過六小時,初中學生不得超過七小時,高中學生不得超過八小時;小學一、二年級不得布置書面家庭作業(yè),其他年級學生每天書面家庭作業(yè)總計控制在一小時以內,初中學生每天書面家庭作業(yè)總計控制在一個半小時以內,高中學生每天書面家庭作業(yè)總計控制在兩個小時以內。
“一小時”,“一個半小時”,“兩個小時”,對于這些數字,媒體在報道的時候頗為敏感,并在行文上作了突出的處理。在地方法規(guī)中,如此具體而硬性的規(guī)定自然讓人眼前一亮。由此,人們也不難體悟出立法者就“減負”問題所下的決心。倘若這些“大刀闊斧”的限制性措施真能落實下去,中小學生的“減負”當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