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好每一所學校 教好每一個學生—關于制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32條建議
19.高考制度改革。這項改革關系到千家萬戶,關系到教育公正、公平,更關系到素質教育的推進。高考不能取消,但要大力改革。要組織專家隊伍研究改革方案,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建議實行分層考試、分層錄取的方式,改變一次考試定終身的做法;推行高考報名社會化制度,讓與高考有關的各種評比統計與高中徹底脫鉤;以高職院校為突破口,實施寬進嚴出政策。
四、深化課程教學改革,切實減輕學生負擔
20.組建國家課程發展審議委員會、國家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和國家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聘請著名教育家、科學家擔任委員,實行任期制,對國家課程、教材、教學改革和發展進行咨詢、審議、統籌、決策等頂層設計,定期向全國人大專題報告國家課程發展狀況;設立國家基礎教育課程專項基金,支持和鼓勵高校、科研機構、出版部門等組織和個人參與課程建設;建立基礎教育課程標準定期修訂制度。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建立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加強對教師教學改革的專業引領和支持,確保方向和質量;統籌教研、科研、高等院校和中小學校等部門力量,廣泛調動各方力量,形成區域性教學專業支持網絡。
21.加強教學用書管理,設立國家教材獎、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完善優質教材的選用推廣和評獎機制。中小學教材建設要堅持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結合的原則,正確理解教材多樣化政策。一綱多本并不是教材版本越多越好。教材必須反映國家意志、民族精神和時代特點。教材競爭不純粹是利益之爭。建立國家級課程教材研究開發和評獎機構,進一步完善教材立項、編寫、審查、出版、發行、選用政策,培育一批具有實力的主流教材建設基地;完善教材選用制度,規范選用程序,逐步降低教材的選用重心,擴大教師參與教材選用的自主權。教材要相對穩定,相對集中,避免低水平交叉重復和惡性競爭以及社會整體資源的浪費,推動并提倡選用優質教材。要進一步規范教輔出版,實行更加嚴格的資格準入制度和評審公示制度。進一步加大優秀教育讀物的創作、生產和推介力度。
22.普遍開設人生規劃或職業生涯課程。把培養學生謀生創業能力作為教育的使命。謀生創業能力的培養應該從中小學抓起,培養學生走向社會謀生創業的意識和初步能力,在基礎教育階段幫他們打好學會動手、學會動腦、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應變、學會共處、學會發展的基礎。職業生涯教育有利于學生自立、自強,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利于學生從小樹立家庭責任和社會責任感,有利于社會安定和國家長治久安。
23.國家組織系統總結素質教育改革經驗,定期召開素質教育經驗交流、推廣與表彰大會。加強全社會對素質教育的知情權、討論權、決策權、監督權;努力引導全社會形成正確的人才觀和教育觀。嚴格控制新聞媒體不利于素質教育的報道,如升學率的評比、不科學的學習方法的介紹等。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環境,讓先進文化占領熒屏、網絡和文化市場。
24.采取綜合治理措施,切實減輕中小學生過重學業負擔。學生學業負擔過重,影響國家教育方針的貫徹、素質教育的實施、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學生負擔過重問題不是孤立現象,它是目前社會激烈生存和發展的競爭在學校的表現,必須綜合治理。就學校講,要端正辦學指導思想;提高教師綜合素質;以教學改革為突破口,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益;解決課程門類太多、分量過重問題;科學界定學生必修課內容和課時;改革考試和評價制度,改革高校招生考試制度。就黨政領導講,要端正辦學指導思想,支持學校實施素質教育,不給學校增加升學壓力;改革勞動人事制度,改變重學歷、輕能力的制度;擴大優質教育資源,改造薄弱校,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建立終身教育體系,使每個人都有終身學習和終身提高、發展的機會;廣開就業門路,改變就業難、擇業更難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