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文學社團實踐活動 促進語文新課程改革
加強文學社團實踐活動 促進語文新課程改革
云夢縣文昌閣中學 袁建平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自新課程改革工作在我省實施以來,圍繞如何實施新課程改革,
如何實現新課程目標,我校作了大量的探索與實踐,尤其是在以文學社團活動為突破口的語文教學改革實踐過程中,取得了比較可喜的成績。現就這方面的體會與大家交流。
一 開展文學社團活動 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并把它作為一種精神貫穿于課程標準的始終。如何促進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開展文學社團實踐活動,就是一個有效的途徑與方式。因為文學社團活動有著比課堂教學更為豐富的內容、開放的主題、精彩的活動、靈活的方式、有效的組織。這體現在:
1 文學社團給予學生廣闊自由的空間:在文學社團活動中,由于突破了課堂和教材的束縛,無論在內容還是形式上都比較自由,這樣有利于學生把探求的觸角向更廣更深的領域拓展延伸,為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提供了機會與條件。
2 文學社團活動給予學生成功的體驗:在社團活動中,學生會獲得各種成功感。朗誦詩歌散文,寫出調查報告,發表演講,展出繪畫書法攝影作品、征文獲獎,發表習作等等。能參與活動,本身也是一種成功。而且活動中,學生會接觸和了解身邊許多的人和事:那些成功者的宏圖和奮斗、意志和氣魄,那些求生者的困窘和艱難、勤勞和無奈,都會深深地感染和教育學生,使學生自勉自勵。尤其是習作發表之后,實現自我價值的意識就被喚醒,這樣,學生會地樹立起遠大理想并自覺奮斗。 這種自我教育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都必然用高標準來要求自己,在學習上的品質、方法、習慣也可望有更大進步。
3 文學社團活動搭建合作探究的平臺:文學社團活動引導學生把視野由小課堂投向社會,投向生活,注意品讀社會人生這部無頁碼的大書。甚至讓學生走街串巷,進廠下鄉,了解鄉土鄉情,了解當地經濟建設和社會改革的發展變化形勢。這些無疑會提高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與探究的能力。
二 開展文學社團活動 加強語文課程的人文教育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遠的”,“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要實現這一目標,除了課堂教學外,開展文學社團活動也是一個重要的途徑。文學社團活動在人文教育方面的積極作用體現在:
1 組織閱讀活動,拓寬視野,陶冶性情,積淀情感,提高鑒賞水平和文學修養:通過文學社團組織的閱讀交流、文學講座、名著欣賞等活動,讓學生穿越時空,神游于浩瀚的文學海洋中,了解人世間的真假善惡,體味人生的坎坷與艱辛,聆聽志士哲人的教誨,吸取人類思想的精華,接受進步文化的熏陶,讓他們在品味人文美的同時,心靈得到浸潤,情感得到升華。
2 組織學生投身自然,關注自然,領略自然情趣,培養審美能力和環保意識:美麗的大自然,既有天然風光,也有人文景點,它對增長學生的知識、陶冶學生的情操、凈化學生的心靈、培養學生的美感,都有積極的作用。尤其是在人類的生存環境面臨著日益嚴重的破壞的今天,通過活動,讓學生去關注自然,從而懂得珍愛自然保護環境,明白人和自然和諧共存的道理。這不僅是一個寫作方面的課題,也是關系到人類未來的重大課題。
3 組織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社會和人生,感受生活,體驗情感:生活是語文的源泉,也是學生思想與世界觀形成的源泉。 最好的教育莫過于生活。我們組織學生深入街道打掃衛生,到烈士陵園掃墓,去福利院照顧老人,到工廠企業參觀,到農村社會調查。這樣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為其提供生動豐富的寫作素材,而且可以啟迪學生的思想,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三 開展文學社團活動 開發利用語文新課程資源
“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這是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新理念。怎樣開發利用課程資源?這是實施新課程改革過程中要涉及到的一個重要問題。我認為借助文學社團活動創設語文學習的環境,溝通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系,拓寬學習渠道,增加語文實踐機會,將語文與生活銜接起來,是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的重要途徑。
1 文學社團活動拓展了語文課程資源的空間:開展文學社團活動可以使學生從課堂里跳出來,走向社會,走進生活,感受文化。學生在文學社團活動中,諸如:閱讀中外名著,參加賽筆會,舉行文學晚會(朗誦演講比賽、戲劇表演、交流寫作心得、……),新聞采訪,工廠農村采風,調查鄉俗民情和地方歷史文化……等等,這樣,就把學生置于課堂和活動相結合的環境中,那么,語文教學的情境就切實地發生了變化,打破了過去語文單一的“課堂中心”教學模式,把學生置于鄉俗民情、本土文化、社會生活的大環境中,從而大大拓展了語文學習的空間。這是一種以學生為本位的新的“開放式教學情境”。
2 文學社團活動搭建校園文化的平臺,促進了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任何一所學校,都應注重建設其校園文化,形成特有的文化氛圍。在校園開展校園之聲、校園通訊、校刊投稿、校園采訪、校園講演、校園論壇等以實踐活動為核心的文學社團活動,將使學生成為建設校園文化的主力軍。在實踐過程中,學生的實踐能力、綜合素質、創新能力都將會得到提高,這將會進一步促進校本資源的開發利用。由此引起學校教育觀念、管理模式、教學模式、校園資源方面的躍變。
3文學社團活動在自然、社會、人文資源開發利用中明確的導向作用:文學社團活動有著明確的方向,文學社刊有著豐富的欄目,在老師的組織與指導下,學生的筆觸投向廣闊的世界,描繪自然,關注社會,思考人生,感悟生活,生活的源頭成為他們創作的源泉,學習運用語文的領域逐步拓寬,課程資源得到開發利用。
總之,在實施新課程標準的新形勢下,我們應以全新的眼光審視文學社團活動,以全新的理念指導文學社團活動,與時俱進,不斷創新,讓文學社團這支校園奇葩開放得更加艷麗多姿,結出更加豐碩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