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寫作新視點(十五)讓丑小鴨變成白天鵝——處理材料的方法
讓丑小鴨變成白天鵝
——處理材料的方法
【目標取向】
●懂得如何處理材料比擁有好材料對于寫好作文更加重要。
●知道處理材料有規律可找,有方法可用。
●學習處理材料的常用方法,通過訓練,提高處理材料的能力。
● 懂得處理材料不是任意的編造。
【問題描述】
問題描述一
每一次老師講作文指導的時候,都再三強調材料要新鮮生動,把耳朵都說出老繭來了。可是,每周都要寫作文,到哪里去找這么多既新鮮又生動的材料呢?
問題描述二
我和同學生活在同一座城市,在同一所學校讀書,過的都是“兩點一線”的生活。從他的作文中看出,他似乎經常碰上生動復雜的故事,而為什么我的生活如此單調?
問題描述三
我也知道通過一定的剪輯改造,一則普通的材料可以寫成好的作文,問題是不能撞上什么是什么。有沒有可以操作的方法?
問題描述四
有一次我在作文中編了一個生動的故事,老師一眼就看出來了,說我是胡編亂造。他是怎么看出來的,難道他有一把尺子,一量就知道嗎?
問題描述五
有人說寫作文要有真情實感,也有人說寫作文不妨來點虛構.真實和虛構到底是什么關系?
【方法指導】
“材料要新鮮、描寫要生動!”幾乎每一次每個語文老師都要反復念叨這樣的話。不過,提醒歸提醒,許多同學寫出來的作文,還是“媽媽幫我洗衣服”、“爸爸帶我去醫院”這樣的故事。
話又說回來了,這的確也不能全怪大家。你想,一個生活在和平穩定時期的孩子,既不用像爺爺那一輩的人那樣,從小到外面謀求吃的穿的,也不用像爸爸媽媽那一代人那樣,離開學校下鄉鍛煉。每天除了上學讀書就是回家做功課,長到十來歲,能遇見幾件離奇古怪的事?見到幾個印象深刻的人?而且,大家的作息時間都一樣,生活方式都差不多,即使偶爾遇見一點新鮮的事情,你看見的,別人也看見了,你經歷的,別人也經歷過,你寫到作文里,別人也會寫。比如說,奧運會,世界杯,算是大事情吧?可是,你寫我寫大家寫,最后又變成不新鮮的了。看來,直接從生活中尋找新鮮事,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情。
你看,現實生活中缺少新鮮材料,作文又要求寫新材料,這里就有一個難題。其實,這個難題說不難也不難。我們知道,數學里不是有加減法嗎?作文里也可以來點加減法。生活中的平凡事,不能原原本本寫到作文中去,需要在大腦里預先進行一些加工,也就是運用合理想象,把缺少的加上一點,把多余的減去一點,這樣,就有可能變得新鮮生動了。
同學們一定想知道怎么操作。就讓我們來看這樣一個材料:
有位同學家里雇了一位鐘點工阿姨,有一次,阿姨不小心打碎了一個花瓶,媽媽一氣之下把阿姨辭退了。 .
寫家庭與鐘點工的矛盾雖然較少見,但事件的過程卻很普通。如果僅僅寫到這里,就很一般了,不夠新鮮。我們現在按照加法規則,加一點東西進去,讓這件事繼續發展下去。看看效果如何。
鐘點工事件要發展下去,可能有這樣的結果:
①過了幾天,媽媽在做家務時也打壞了一樣東西,于是,媽媽突然悟到,每個人都會犯錯誤的,從而反思自己對阿姨的做法不夠妥當,又把阿姨找回來。
②阿姨被辭退了,可她要求明天再做最后一次。第二天,阿姨帶采一個花瓶,說是賠償打碎的那一個,這是她花了大半天時間從小攤上找來的。阿姨帶來的花瓶雖然不值多少錢,卻讓全家看到了她那顆純樸善良的心,于是雙方和好如初。
③阿姨辭退后,一時找不到新的,家里的事沒人做,爸爸提議讓我臨時代替鐘點工做事,并付給我工錢,沒想到一段時間下來,家里已不再需要鐘點工,我也改正了坐享其成和亂花錢的毛病。
你看,這三個結果,都使材料變得新鮮,文章也有了新意。很明顯,這里用的是加法。一件平凡小事,加上另外一個因素,一下子顯出新意。
加法運用有許多具體辦法,比較常用的是下面這樣幾種:
把故事延伸一下。
把細節改造一下。
給故事換一個環境。
改變其中的某個要素。
例如“送賀卡”這件小事,一般認為是寫不出新意的,這是因為與賀卡有關的人,無非是父母、師生、同學,通常,與這么熟悉的人交往是很難發生新鮮故事的。但是,如果賀卡是敬愛的領袖寫來的,國際友人寫來的,“希望工程”受助人寫來的,或者大墻里面的犯人寫來,意義就不同了。甚至自己寫給自己的,也會較有新意。
有的同學可能又有疑問了:是不是什么都可以往上加呢?那倒也不是,請大家看下面這個例子。有個同學寫這樣的一件事:
一天,我在大街上,看到一個鄉下來的小姑娘在賣花,我向她賣了一朵白蘭花,轉身剛要走,卻被她叫住了,而小姑娘卻說是送給我的,不要錢。看了小姑娘的態度,我感動得不得了。
同學們都看出了,這個結尾是加上去的,但是加得不好。為什么不好呢?主要是“送花不收錢”這一個細節不符合情理。小姑娘是靠賣花為生,她賣不到錢就吃不上飯,怎么可能無緣無故地送給你花而不要錢呢?要是像她這樣作買賣,非賠本不可。
所以,這個加法用得好不好,有一個檢驗標準,就是看看合不合情理。合情理的,就是有可能發生的,有可能發生的,在寫作學里也就可以看作是“真實的”。這也是處理真實和虛構關系的重要原則。
有時候,有的故事延續的時間很長,精彩的就是其中的一點點,這樣的材料不僅不適合用加法。相反,還要做減法,即把不適合主題的、不夠精彩的剪去一些,只選取當中精彩的一段,也就感覺新鮮生動了。
【實踐訓練】
評一評
你有沒有被下面這個故事打動?假設沒有這樣的結尾,文章讀來會有什么樣的變化?
立志心曲
他用力合上雜志,像是二兩酒下肚,心頭一陣熱乎,一雙多情善感的眼睛如醉如癡。說不準他這是第幾次被“自學成才者”的事跡撥動了心弦,只知道這“弦”一旦顫動,自我陶醉的他,非幾個小時無法解脫。
……那人的情況跟我相似,初中畢業,沒考上高中,他能完全靠自學考上碩士研究生,真是幸運兒……我不比他差,從現在起,也來個“頭懸梁、錐刺股”。嗯,有戲!
……這篇文章值得研究,興許是我成才的指南。他的習慣嗜好尤其應該借鑒:5點起床,12點睡覺,一天一盒半香煙,上廁所背單詞……總之,照貓畫虎準行!干事業要有自信心,所有偉人的性格中,自信心是首要的。
想到這兒,他的眼珠像是受到刺激,開始興奮地轉動起來:
……那位“保爾式的姑娘”也不含糊,殘廢待業,愣是譯了幾十萬字的外文。懂得外文那是什么勁頭!去公園找幾個老外一塊聊,再漂亮高傲的姑娘也另眼相看。上回一鉚勁兒,我一個星期就學會了十三個字母,也算是有些基礎。努把力,誰敢說三年后考不取留學生呢?我既要干,目標何妨訂得遠大些,有所成就誰不胸懷大志?
他十分麻利地點上香煙,用拇指和食指掐著,狠狠吸了一口,透過淡青色的煙霧,他的眼神很有些莊嚴神圣起來,凝重地注視著前方。
他的心真像燃著火了,針扎屁股似的坐不住了,于是,右手抄起一只筆,左手抓過一張紙,不到十分鐘,一份“自學計劃”便誕生了。什么早上5點起床、晚上12點睡覺……還有“計劃”結尾特別注上一句:此計劃自制定之日晚8點實行。
后來就是電視臺的罪過了,當晚轉播的一場精彩球賽打亂了他的計劃。他有點遺憾,但馬上又自語道:“時間是海綿里的水,只要擠就有,以后玩命擠還擠不出一場球?”
這一夜他睡的很沉,不時發出幾聲含糊不清的囈語。
早上8點整,他醒了,睜著惺忪的睡眼呆瞅著天花板,恍惚覺得忘了什么。終于他想起來了:那個點球愣是沒進,真臭!
文章中最出乎意料的情節是:
你想象出的結尾是:
練一練
1.這也是考場
點撥:所謂“也是”考場,就不是課堂、學校這樣正常意義的考場,而是社會生活中的考場,所考的內容也不是孤立的數理化知識與解題能力,而是道德品質與社會經驗。
總之,一個考場不如兩個考場,一層不如多層。
2.十五六年的人生,不算長,也不算短,在這段已然隨風而逝的歲月中,在你的身上,一定有著這樣或那樣的故事發生過;它們或許曾經記錄過你的歡笑,或許曾經留下了你的痛苦……
請以“我的故事講給你聽”為話題,寫一篇記敘文。
提示:寫自己生命中曾經的故事,也可以虛構。
3. 我
提示,橫線上可以填表示年齡、心情、角色等詞語。
讀一讀
美 麗
已是黃昏了。最后幾束陽光懶懶地撫摩著城市,撫摩著每一個來去匆匆的行人。
林穎站在公交車上,眼里噙滿了委屈的淚。
她剛才在學校得知,這次全市高中學生匯報演出的名單上沒有她!為了那個舞,她已付出了那么多汗水,耽誤了那么多功課,現在,僅僅因為她個子矮些,就這樣被輕描淡寫地否決了。
“哼!嫌我矮,可我并不差呀。”林穎忿忿地想,“我的動作與大家很協調,矮一點,又有什么關系呢?為什么倒霉的總是我?”
林穎用怨恨的眼光注視著在窗外閃過的每一個人,忽然,遠遠的,她看見前方站著一個女孩,背著書包,微笑著在路邊買什么東西。她清瘦高挑,一副可憐可愛、幸福快樂的樣子。
林穎忿忿地盯著她。汽車開著,那女孩的身影也越來越清晰。
哼!這就是舞蹈老師要求的完莢身材——這就是林穎不具有而且永遠不再有的東西。林穎恨不得大聲質問這世界:“為什么這樣不公平!為什么她那么完美、快樂,而我……”林穎面對這素不相識的同齡人,又是羨慕,又是傷心,甚至有幾分妒忌。
汽車從那女孩身邊駛過。林穎戀戀不舍地回過頭去,忽然,她吃了一驚:那女孩買完東西,挺起腰,拖著那瘦長的身影,開始一瘸一拐地走在黃昏里。她艱難緩慢地一步步走著,如同一尊高大美麗的雕像,靜靜地屹立于人世間。最令人動容的是她的表情,不是痛苦,不是怨恨,也不是戰勝生活的自豪,而是一種安然,一種勇敢地接受現實之后面對生活的平靜。她從容地走自己的路,神情溫婉地掃視著身邊的街市,似乎并未意識到自己那傾斜的世界,也完全不知道此刻一個叫林穎的高中女生的心情。
最后一縷陽光在林穎面前突然一閃——消失了。天完全黑了下來。
黑暗中,林穎哭了。
【點評】
●這篇文章有點不好說,精巧,感人,也有點“做”。有這么巧的事嗎?你一有困難就有人幫忙,你一有疑惑就遇到良師出場,充滿戲劇性。這讓人懷疑是“剪輯出來的故事”。
但是,我覺得大家會認可。盡管不是在同時同地,只要你見過殘疾人的形象,你體會過受委屈的心情,這就夠了。 ’
●有時候,真實可以用“心”創造出來。
記一記
關于知識:
人生必須的知識就是引人向光明方面的明燈。
——李大釗
倘能生存,我當然仍要學習。
——魯迅
知識有如人體血液一樣的寶貴。人缺少了血液,身體就要衰弱;人缺少了知識,頭腦就要枯竭。
——高士其
我們需要文化,就像需要空氣一樣。
——加里寧
科學是使人的精神變得勇敢的最好途徑。
——布魯諾
生活的全部意義在于無窮地探索尚未知道的東西,在于不斷地增加更多的知識。
——左拉
生活中最沒有用的東西是財產,最有用的東西是才智,
——萊辛
無知是智慧的黑夜,沒有月亮、沒有星星的黑夜。
——西塞羅
沒有智慧的頭腦,就像沒有蠟燭的燈籠。 .
——列·托爾斯泰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物理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與修辭使人善辯。
——培根
加里寧曾經說過,數學是鍛煉思想的“體操”。體操能使你身體健康,動作敏捷。數學能使你的思想正確、敏捷的思想,你們才有可能爬上科學的大山。
——華羅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