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課 社會生活的變化-
從鹽商初見總統(tǒng)的舉動中,可看出固有叩拜禮的陋習在一些人的觀念中仍舊存在;而在他與孫中山的對話中,卻體現(xiàn)了民國時期對于稱呼、地位的重新界定,更體現(xiàn)了民主的內(nèi)容。
引導學生從短劇中分析“民主”都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學生可回答第二題)
如:見總統(tǒng)不下跪,總統(tǒng)可以和平民握手,與總統(tǒng)談話還可以坐下,總統(tǒng)是人民公仆,總統(tǒng)任職不是終身制,總統(tǒng)離職后與百姓一樣等等。
指導學生編排的歷史短劇中,穿插了近代社會習俗變化的主要方面。使學生在觀看和表演中完成了歷史的再現(xiàn),并在活動中貫穿了主題——民主的體現(xiàn)。在教學的過程和方法中注重了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思維的拓展。
民國時期,再也沒有什么“老爺”、“大人”了,你可以稱呼我為“孫先生”、“孫君”。再說,我們還是本家嘛!
鹽 商:真的嗎?我真的可以坐下和您一
同談話?還可以稱呼您為先生?您可是
大總統(tǒng)。
孫中山:總統(tǒng)就是國民的公仆,是為全國人民服務的。
鹽 商:那么您一輩子都是總統(tǒng)嗎?
孫中山:不是的,總統(tǒng)離職以后,又回到人民中去,和老百姓一樣。
鹽 商:和老百姓一樣。ㄟ呎f邊起身,圍著孫中山看)總統(tǒng)、啊不,孫先生,今天見到你,果真和我以前所見的當官的不一樣:是氣宇軒昂,與眾不同。您的辮子是放到帽子里了嗎?
孫中山:不是的,我的辮子早已剪掉了。
現(xiàn)在是中華民國,我們要廢除滿清蓄辮
的陋習。
鹽 商:可我的這辮子從出生一直留到
現(xiàn)在,剪掉多可惜啊!
孫中山:雖然留的時間長了會不習慣,
但辮子很麻煩,梳洗都不方便,不是
嗎?
鹽 商:嗯,您說的對,回頭我也剪掉
它,應該會清爽一些。您這衣服看起
來也不錯啊,這樣式我怎么從來沒見
過呢?
孫中山:哦,是這么回事,我覺得這
種樣式穿著很舒適、方便,并且實用,
就讓裁縫做了一件,覺得還不錯嗎?
(邊說邊展示衣服)
鹽 商:嗯,是不錯,就是不知道在哪能
買一件?我也穿著回家,省得家里人總說我老土、老封建,我也時髦一次給他們看看。對了,我的孫女今年5歲,按慣例到了纏足的年齡了,可他們說現(xiàn)在不允許給女娃纏足了,我就想親自問問您,不纏足的女娃長大還能嫁人嗎?
孫中山:當然了,本來纏足就是對女性的歧視,我們應該解放觀念,男孩女孩都是一樣的,地位應該平等才對。纏足只會使女孩受到傷害,走路也不穩(wěn),精神、肉體都受到傷害。
旁 白:孫中山的一席話使老鹽商茅塞
頓開,在觀念上有了一定的轉(zhuǎn)變。在
他們之間進行了親切的交談之后,鹽
商告辭,孫中山還派人用車子將他送
社 會 習 俗 的 變 化
教師提問:從以上社會習俗的變化中可看出,精神文明的發(fā)展趨勢是什么呢?(第三題)
思想升華:
教師指出:democracy——民主,這一觀念傳入中國以后,就以其魅力贏得了許多人的贊同與欣賞。隨著社會在發(fā)展,時代在進步,民主已被人們賦予了更廣泛的含義。根據(jù)你的理解,現(xiàn)今所倡導的民主都有哪些呢?
教師引導:通過這個歷史短劇,我們在歷史的長河中看到了民主的豐富內(nèi)涵,那么請同學們思考,我們該如何將“民主”的觀念日臻完善,并將其傳承下去呢?(第四題)
在引導學生依據(jù)短劇回答問題的同時,展示幾組照片(剪辮子、易服、纏足),便于學生感悟、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