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 偉大的抗日戰(zhàn)爭教學案
此后,中日民族矛盾開始向主要矛盾地位上升,日本帝國主義日益成為中華民族的首要敵人;抗日救亡正在成為壓倒一切的中心問題,成為一切有良知的中國人的歷史使命。
►內容標準2
了解西安事變的概況,認識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歷史作用。
學習引導
在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的感召下,愛國將領張學良、楊虎城,同紅軍和解停戰(zhàn),要求蔣介石停止內戰(zhàn),聯共抗日,都遭到無理訓斥。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扣押蔣介石實行“兵諫”,逼蔣抗日。這就是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又稱“雙十二事變”。西安事變發(fā)生以后,國民黨內親日派頭子何應欽積極部署討伐張楊,企圖置蔣介石于死地,以奪取統(tǒng)治權。國民黨內親英美派的宋美齡、宋子文等為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營救蔣介石,積極奔走。面對極其復雜的政治形勢,中國共產黨高瞻遠矚,從全民族利益出發(fā),提出和平解決西安事變主張,派周恩來等赴西安參加談判。經過各方面的努力,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內戰(zhàn)、聯共抗日的主張,西安事變得到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十年內戰(zhàn)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初步形成。
►內容標準3
簡述七七事變的史實,知道中國全民族抗戰(zhàn)從此開始。
學習引導
1937年7月7日晚,日軍在盧溝橋附近舉行軍事演習,蓄意挑釁。后借口一士兵失蹤,日軍要進宛平城搜查,并聲稱“要以武力保衛(wèi)前進”,遭到中國守軍的拒絕。日軍悍然向城內開槍開炮。中國守軍忍無可忍,奮起抵抗,全國性抗日戰(zhàn)爭從此爆發(fā)。這就是盧溝橋事變,又稱七七事變。在日軍優(yōu)勢炮火的轟擊下,傷亡慘重,節(jié)節(jié)失利。二十九軍副軍長佟麟閣、一三二師師長趙登禹在指揮作戰(zhàn)中壯烈殉國。七月底北平津淪陷。
在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時刻,國共兩黨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開始領導全民族抗戰(zhàn)。工農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奔赴抗日戰(zhàn)場。
►內容標準4
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等罪行為例,認識日本軍國主義兇惡殘暴的侵略本質。
學習引導
1937年12月13日,日軍攻占南京,侵略軍在日軍華中派遣軍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六師團長谷壽夫指揮下,對南京人民進行了長達六個星期的慘絕人寰的血腥大屠殺,犯下了滔天罪行。南京的和平居民,有的被當作練習射擊的靶子,有的被當作拚刺刀的對象,有的被活埋。根據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調查報告:無辜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國士兵,被集體殺害,并焚尸滅跡的有十九萬多人;被零散屠殺,尸體經慈善團體掩埋的有十五萬多人,總共有三十多萬人喪生。在南京城郊,侵略軍大肆洗劫機關、倉庫、商店、民宅、村舍,古玩文物,雞鴨豬牛、糧食蔬菜,無所不搶。全市約有三分之一的建筑物被日軍燒毀。這就是駭人聽聞的“南京大屠殺”。
►內容標準5
講述中國軍隊血戰(zhàn)臺兒莊和百團大戰(zhàn)等史實,體會中國軍民在抗日戰(zhàn)爭中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
學習引導
在日本大舉侵略,企圖滅亡中國的情形下,各族人民同仇敵愾,國共兩黨聯合抗戰(zhàn),共赴國難,以自己血肉之軀共同筑起中華民族抵御外來侵略的偉大長城。正面戰(zhàn)場上,國民黨組織太原、徐州等會戰(zhàn)。八路軍一一五師開赴抗日前線,與國民黨軍隊協同作戰(zhàn),取得了型關大捷,殲滅日軍精銳部隊板垣師團1000多人,繳獲大批軍用物資,打破了日軍不可戰(zhàn)勝的神話,成為抗戰(zhàn)以來第一次大捷。1938年春,國民政府第五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李宗仁,指揮中國軍隊,在臺兒莊消滅日軍1萬余人,取得了抗戰(zhàn)以來的最大勝利,臺兒莊被譽為“中華民族揚威不屈之地”。敵后戰(zhàn)場上,中共領導八路軍、新四軍深入敵后,開展游擊戰(zhàn)爭,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根據地,打擊日本侵略者。為粉碎敵人的“囚籠”,1940年8月,八路軍在彭德懷的率領下,主動出擊日軍,進行了百團大戰(zhàn),取得輝煌戰(zhàn)績,極大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抗戰(zhàn)信心。中共領導的敵后抗日根據地成為抗擊日軍侵略的中流砥柱。